两岸三地

中国的“稀土横行”结束了

埋藏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越南,去年稀土生产增长十倍,成为中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七月开始美国将不交由中国提炼,自己在国内提炼后供应到日本

崔有植 朝鲜日报东北亚研究所所长

查看韩文原文
每当与美国、日本等发生纷争时,中国都会打出经济报复牌,这就是稀土类。稀土类的生产、提炼工艺几乎被中国垄断,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情。

稀土是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材料,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电气特性。广泛运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喷气发动机、LED显示屏制造等,被称为“尖端产业的维生素”。

5月初,外国媒体报道称,越南去年的稀土产量比2021年增加了10倍,2021年400吨的生产量到2022年猛增到4300吨,成为世界第六大生产国。越南的可开采稀土储量为2200万吨,仅次于中国(4400万吨),按排名世界第二。虽然稀土相关产业相关技术还落后于中国,但澳大利亚、日本等正在积极提供支持,此举将成为阻止中国稀土横行的有力对策。

▲ 经过提炼的稀土 / 美国农业部
动辄威胁称要进行“稀土报复”

中国去年的稀土产量为21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0%。稀土提炼产品市场占有率为85%,稀土永磁市场占有率为92%。

韩国电动汽车等所使用的永久磁铁的80%以上也是从中国进口的。但其他国家也在增加稀土产量,占比一度达到98%的中国的比重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 资料 - 美国地质调查局
2010年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领土纷争时,中国限制向日本出口稀土,将其作为外交武器。2019年,作为应对美国制裁华为的筹码,中国还提出了限制稀土对美出口的可能性。

日本以当时的经验为基础,着手为减少稀土对中国的依赖而制定对策,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积极支持越南进行稀土勘探。

越南的稀土埋藏量相当于中国的一半

全球稀土的可采储量为1.3亿吨,以储量为准,中国占34%左右。但越南有2200万吨,巴西有2100万吨,俄罗斯有2100万吨等,其他国家的储量也不少。澳大利亚(420万吨)和美国(230万吨)也相当多。

与储量占比相比,中国的供货量占据绝对优势的原因在于稀土提炼工艺相当复杂,对环境污染大。稀土的意思虽然是“稀有的土壤物质”,其实在地表上存在的数量相当多。但由于在土壤中的含量低,所以很难提取。提取过程中要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还会产生放射性物质。

▲ 资料 - 美国地质调查局
美国1980年代曾是稀土强国,但现在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稀土提炼全部交由中国进行。去年美国的稀土产量为4.3万吨,全部送往中国进行提炼。

稀土主要用于制造永久磁铁、半导体研磨剂等尖端制造业领域,因此韩国、美国、日本等需求国迫切需要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越南成为了中国的替代方案。

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出手支持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中国的供应链不稳时,越南扮演了全球制造企业突破口角色。很多企业将中国国内的生产设施迁出,转移到越南。虽然越南也像中国一样是共产党掌权,但体制比中国更加开放,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也比较好。。

进军越南稀土产业最积极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矿业企业ASM去年12月和越南稀土企业VTRE签订了每年供应1000-2000吨安沛矿山生产的稀土氧化物的合同。这些稀土氧化物进入韩国后,将在位于忠北梧仓的ASM子公司KSM金属公司进行金属制造过程。

▲ 越南某稀土矿。/ Vietnam Briefing
日本也在越南稀土矿上投资了不少资本。日本企业在被誉为越南最大稀土矿山的莱州矿持有股份。加拿大也对越南稀土很感兴趣。

越南稀土企业虽然落后于中国,但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如果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投资资本并提供技术支持,将拿走相当一部分聚集在中国身上的稀土需求。

美国正式开始实施“稀土去中国化”

3月初,日本《日经新闻》报道称,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MP材料公司在美国国内的选矿、提炼工厂已经竣工,将从今年7月开始投入生产。之前通过日本住友商社送往中国提炼的稀土,现在将在美国进行提炼。该公司将提炼的稀土氧化物送往东南亚地区进行金属化后,供应给丰田等日本的需求企业。

在稀土领域的去中国化也将正式开始。美国总统乔·拜登去年将稀土类指定为战略物资,为MP材料公司为构建生产线提供了3500万美元的预算支持。

▲ 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斯山的稀土矿,该矿山生产的稀土矿此前一直被送往中国进行提炼,但从今年7月开始,由美国自行提炼后进行稀土类氧化物的生产。/ 朝鲜日报资料图DB
韩国也在确保越南稀土资源。去年12月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访韩时,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李昌洋与越南工贸部部长签订了稀土等核心矿物供应链合作谅解备忘录。

输入 : 2023-05-15 10:16  |  更新 : 2023-05-15 12:17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