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宁格勒州州长安东·阿里哈诺夫说:“加里宁格勒进口的物品约有50%被(立陶宛)阻断。”这实际是“封锁”措施。据悉,这里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大本营,还配置了能在几分钟内打击伦敦、柏林、巴黎的核导弹。焦急的俄罗斯威胁说:“从本土到加里宁格勒的货物并非出口商品。如果中断的货运不能尽快恢复,我们将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利益。”这可以理解为不仅要对立陶宛进行外交、经济制裁,还不惜动用军事手段。但面对这种“威胁”,立陶宛连眼都不眨一下。立陶宛外交部当天表示:“作为欧盟成员国,我们只是诚实履行了制裁义务。”
去年,立陶宛在对华关系上也堂堂正正地面对压力。立陶宛和台湾去年11月分别在两国首都设立大使馆级别的“代表处”后,中国说:“这是无视‘一中’原则的荒唐行为。未来发生的一切后果都要由立陶宛承担。”预告要进行报复。立陶宛对此没有做出反应,中国将驻立陶宛大使找回了本国,把中国驻立陶宛公馆降格为代表处,实际上断绝了外交关系。此外,还中断了两国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禁止进口立陶宛的工业品、农产品以及使用立陶宛产零部件的产品,实施了经济报复。
立陶宛不仅没有退缩,还采取了同样的报复措施。立陶宛驻华大使馆关门,取消了中国企业作为大股东的西班牙建设企业在本国的桥梁建设合同。立陶宛还建议本国国民不要使用小米等中国智能手机,称该手机受到黑客的威胁。另外,为了支持遭受中国经济报复的本国企业,设立了1.3亿欧元的贷款基金,通过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的经济报复,采取了严密的应对措施。
立陶宛不屈从于强国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经验形成的。虽然是小国,但立陶宛从14世纪开始通过与俄罗斯、波兰、德国、瑞典等周边强国的不断冲突和对立,成长为民族认同感和独立意识明确的国家。尤其是经历了18-19世纪俄罗斯帝国的压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20万名犹太人被屠杀、在合并入苏联的过程中遭受的政治镇压,得出了“忍受小屈辱,会遭遇更大屈辱”的教训。也有分析称:“立陶宛是欧盟的一员,这也是其保持一贯的、堂堂正正的对外关系的的力量所在。就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而言,很难不惜与欧盟进行正面对决,对立陶宛实施坚决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