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从九年前开始谋求能源独立…小国立陶宛迎战俄罗斯的秘诀

280万人口小国立陶宛能源独立现场报道

金娜英 朝鲜日报记者

查看韩文原文
▲ 在面朝北欧波罗的海的立陶宛克莱佩达港口停靠着被称为“漂在海面上的液化天然气(LNG)基地”的独立号。这里可以进行LNG储存并随时取用,是支撑立陶宛挺直腰杆抵御俄罗斯能源武器化政策的支柱。独立号共同最高负责人称:“取这个名字寓意从俄罗斯实现能源独立。”/AB Klaipedos Nafta
当地时间16日,在面朝北欧波罗的海的立陶宛港口城市克莱佩达(Klaipeda)。在位于首都维尔纽斯西北方向280多公里的地方停靠着一艘被称为“漂在海面上的液化天然气(LNG)基地”的超大型船舶。这艘船长294米、宽46米、高26米,比汝矣岛63大厦(249米)放平的体积还要大。船头上印有船的名字“独立(Independence)”。独立号共同最高负责人弗朗科·马替加塞克称:“取这个名字寓意从俄罗斯实现能源独立”,“得益于独立号,面对进攻乌克兰的俄罗斯将能源武器化的战略,我们能够挺直腰杆抵御下来。”

立陶宛是1990年第一个宣布从前苏联独立的国家。虽然只是一个人口280万的小国,却是在去年4月,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两个月后,欧盟成员国中最先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国家。随后还相继中断了电力和天然气等其他俄罗斯产能源的进口。这与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进口的德国等传统欧洲强国犹豫不决的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立陶宛在对俄外交上也采取了极为强硬的措施。驱逐了俄罗斯驻本国大使,并对与俄外交关系进行降级处理。带头执行欧盟推进的对俄制裁。如此小国何来的底气与俄罗斯硬扛?

据立陶宛能源部副部长阿比纳斯·加纳纳比奇乌斯称:“从前苏联独立后,被迫经历了一段非常艰苦的时期。”在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试图以切断能源供应为威胁控制独立的国家。他表示:“独立后,俄罗斯时不时切断能源供应,遭遇过供热中断,供水中断,交通瘫痪”,“一些国家屈服于此成为亲俄国家,但我们认为不能一直当俄罗斯的附属国。”

因立陶宛早早加入欧盟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俄罗斯将其视为眼中钉,直到10多年前,俄罗斯国营石油公司Gazprom卖给立陶宛的天然气价格比卖给德国的高出三至四成。没有其他能源来源的立陶宛只能哑巴吃黄连出高价买能源。俄罗斯国营媒体嘲讽立陶宛是“因能源不足而处在垂死边缘的年轻的民主主义”。但立陶宛并没有顺俄罗斯的意,而是开始着手谋求能源独立。

主导了立陶宛能源独立的人物是在2009年至2019年间执政,被称为“波罗的海铁娘子”的前立陶宛总统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她自就任后就开始着手降低对俄罗斯的依赖度,并在5年后的2014年完成了由现代重工业承建的船舶。

这就是能够进口并长时间储存LNG的LNG储存、加工船——独立号。俄罗斯见立陶宛出现正式从其他国家进口能源的迹象,“垄断”变得艰难,这才将卖给立陶宛的天然气价格降至与其他国家相同的水平。2014年,每100千克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为48欧元,次年就降至了26欧元。

独立号自2015年起投入商用,船上的4个储存罐最多可以储存7万吨LNG。LNG船平日里停靠在立陶宛沿岸,将运来的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并储存,有需要时,将天然气重新气化,通过管道输送到陆地。

“海上LNG基地”开启能源独立

▲ 当地时间17日,在停靠在立陶宛克莱佩达港口的独立号上,共同最高负责人弗朗科·马替加塞克正在介绍独立号。/朝鲜日报
独立号由立陶宛国营能源企业KN负责运营。KN商业负责人朱里塔·西琳斯凯特·本斯罗比奈表示:“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有6-7家企业使用LNG终端,现在有16家企业在使用”,“起初只用到了容量的50%左右,乌克兰战争后需求增加,现在以80%-100%的水平进行满载运营。”波兰国营天然气公司PGNiG等邻国企业也有意付费租用独立号。这些企业从美国、挪威、埃及等世界各国进口LNG后,储存在这里。独立号共同最高负责人弗朗科·马替加塞克解释称:“每隔七八天就会有一艘或大或小的LNG运输船就会来储存或运走天然气。”

当天,笔者在参观独立号时看到船上到处都挂着前总统格里包斯凯特的照片。加纳纳比奇乌斯表示:“俄罗斯的能源断供措施是点醒(wake - up call)我们的契机”,“就在独立号推进初期还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疯狂的想法’(crazy idea),他们说,‘干脆和俄罗斯合作好了’”,“坚定地推进独立号项目,现在才能够在立陶宛能源独立上发挥核心作用。”

▲ 去年5月,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的加乌尼乌奈举行的波兰-立陶宛管道(GIPL)开通仪式上,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中间)、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右)、拉脱维亚总统埃吉尔斯·列维特斯正在鼓掌。/AP,韩联社
推进能源供应网络多元化

立陶宛并非仅凭独立号这一艘船与俄罗斯抗衡。在实现能源供应网络多元化上也积极地采取措施。连接立陶宛和波兰的管道(GIPL)于2020年1月动工,并于去年5月投入商用。通过这条长508公里的GIPL,每年可以在两国间运输约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GIPL接入原本连接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的天然气管道,被指大幅提高了立陶宛的欧洲天然气网络接近性。连接立陶宛和瑞典的海底电缆(NordBalt)也于2021年投入商用。通过这条电缆使得立陶宛可以从瑞典等邻国进口电力。

13日,笔者在维尔纽斯采访到了交通与通讯部部长玛丽乌斯·斯库奥迪斯,她表示:“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等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能源供应完全依赖单一国家或企业,风险太大”,“到2030年为止,还将建成连接欧洲大陆的电网,加速与欧盟的电网同步。”将于4月17日访问韩国的斯库奥迪斯表示:“将商讨克莱佩达港口和釜山港之间的多种合作方案。”

到2050年新再生能源占比提高至80%

此外,立陶宛还在推进扩大新再生能源,改变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度的战略。政府通过了“国家能源独立”战略,并制定了到2030年将新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提高至45%,到2050年提高至80%的目标。2009年,立陶宛的新再生能源占比为20%,2019年,这个数字提高至34%。立陶宛政府正在推进在克莱佩达建设海上风力发电设施。加纳纳比奇乌斯表示:“波罗的海的水深较浅,风力很大,因此非常适合安装风力发电机。”

输入 : 2023-03-30 10:14  |  更新 : 2023-03-30 12:00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