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韩国电池”首次发起挑战的对象是中国市场。原本很难打开局面的电池最大需求地电动汽车市场,以中国为起点开始启动。2014年前后,LG和三星当即在中国当地开工建设工厂,但在竣工前的2015年5月,中国宣布了“制造2025”,公开保护本国的电池产业。在从第二年开始的7年里,就算是在中国制造的电池,韩国企业电池也被排除在补贴之外,韩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暴跌至2%。在韩国的其他产业2017年因“萨德报复”而被排挤的前一年,韩国电池在中国市场就遭受了打击,但韩国电池将目光转向了欧洲和美国,从而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存在。大德大学教授李浩根(音)说:“电池是中国的牵制和歧视反而变成良药的代表案例。”
将目光转向欧洲和美国…凭借积极营业拿到订单头筹
2016年中国开始停止发放补贴后,原定使用韩国电池的整车企业取消了订单。当时LG和三星耗时两年多、耗资数千亿韩元建设的中国工厂甚至被因开工率不足50%而被取笑。这些积累了亏损的公司拼命攻占世界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欧洲。电池业界高层相关人士表示:“营销人员在欧洲企业公司附近租了酒店房间,任采购负责人随叫随到,开展营业,请对方购买我们的电池。现在随着韩国电池的优秀性得到证明,甲乙双方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反而是他们拜托我们出售电池。”
这种挑战的结果是,在欧洲不断拿到数以万亿韩元计的订单,韩国的三家电池公司目前在欧洲的工厂规模扩大到137.5GWh,去年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为63%。
在美国,爆出了更大的成果。美国汽车“三巨头”(GM、福特、斯特兰蒂斯)为了阻止特斯拉独占鳌头而步入电动汽车转型阶段,同时向韩国三家电池公司伸出了橄榄枝。在积极响应这一邀请的同时,三家韩国电池公司垄断了美国“三巨头”在北美设立或计划截至2026年建设的11家电池工厂中的9家(共382GWh)。甚至有预测认为,包括“三巨头”在内,美国2025年70%的电动汽车电池将由韩国产品掌控。
大胆到“疯狂”的投资
为了建设能够制造30万辆高性能电动汽车的30GWh的电池工厂,需要投资4万亿至5万亿韩元(人民币约216-270亿元)。即使是各占一半的合作投资,电池企业也需要为一个工厂投入2万亿韩元以上(人民币约108亿元以上)。三家公司2019-2026年在北美的投资总额为44万亿韩元(人民币约2380亿元)。这种几十万亿韩元的投资在电池行业也被说是“疯狂”的。这是因为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而电动汽车的普及可能比预想的要慢,或者因为起火等召回而赔偿巨额资金。SNE Research代表金光周(音)说:“日本企业认为‘电动汽车为时过早’,还在投石问路的时候,韩国电池行业就大胆进行投资并掌握了先机。”在LG担任电池研究员的延世大学教授李相荣(音)表示:“韩国电池不断在进行大胆的投资和押注,取得了成果。高傲的日本汽车公司本田和丰田为了与LG合作而伸出橄榄枝,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