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个世纪前,18岁的罗杰·埃姆斯作为交换学生前往香港,学习中文和古文。在他发现了东方哲学的魅力时,中国朋友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安乐哲”。“安”是取自与埃姆斯发音近似的中国姓氏,“乐哲”顾名思义是“快乐与哲学”的意思。
他喜欢鲍勃·迪伦的民谣音乐,加入过反抗成年一代人的“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却成长为精通东西方古典的比较哲学家。笔者开玩笑说:“中国式名字里的哲学,最终成了职业。”他回答说:“哲学不是职业,是生活方式。”很自然地,我们的采访从关于东西方哲学差异点的问答开始了。
——从学习东方哲学的西方学者的立场来看,东西方哲学的根本差异是什么?
在传统上,西方哲学以存在不变的固定对象为前提出发,蕴含着拒绝变化的意识。因此到了20世纪,西方也从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现象学和解构主义等的各种观点出发,批判并反省过去的存在论。相反,东方哲学认为世界永远是运动和变化的。对象或者事物其本身并不能被定义的,而是源自于关系。因此‘孝’和‘仁’这样的语言才无法准确地被西方翻译。儒学有助于对西方哲学的局限性进行反省,提供开放思维的空间。
——但东方也追求西方化和近代化很久了。21世纪,儒学依然是有效的价值观吗?
当然是。认为“个人是决定一切的独立的存在”的个人主义,其根本前提近乎幻想(fiction)。气候变暖、环境灾难、缺粮和人口增加、恐怖主义,现代社会的所有问题,只有以合作为基础才能解决。我们是彼此依存的存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儒学提出了共存与一损俱损的话题,可以成为西方个人主义的出色替代方案。
——儒学的弱点是什么?
强调权威和等级秩序,存在歧视女性的一面,重视裙带关系,可能造成腐败和任人唯亲。儒学虽然是我们必需的道德和价值观,但对这些弱点有必要采取批判的观点。
——即便同属儒家文化圈,韩中日和越南是否存在差异?
把家人和学校、地区这些共同体作为根本价值,不重视个人,重视关系,这是东亚的共同点。相反,在韩国,外来的宗教和价值观中也被加入了萨满教(shamanism)的上色彩;而在日本,崇拜祖先和自然之神的神道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越南儒教的特点是跟佛教等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正在推进把研究儒学的学者们聚集在一起,对这些共同点和差异进行比较和讨论的‘儒教文化圈研究联合会’。在夏威夷已经举行了预备会议,明年将在越南召开总会。
——在美国学习儒学,和在东亚学习有什么不同?
苏东坡的诗里,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句子。(他用汉字在记者的手册上写下了这个句子。)无论是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不应该局限于一个方面,而是应该通过和各种知性的传统进行比较、兼收并蓄来获得观点,这是很重要的。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