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万物相]“体感中产阶层”的失踪

金洪秀 朝鲜日报评论委员

查看韩文原文
▲ 插画=金圣奎
1970年代,日本流行“一亿总中流”一词,意思是这是一个大多数国民认为自己是中产阶层的富裕时代。当时日本人大部分拥有双层住宅、彩电和轿车,都生活得很好。1990年代,随着长期经济不景气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剧变。滞胀加上老龄化,出现了“1亿总活跃”一词,意思是变成了全职主妇和老人也加入就业战线,才得以勉强维持中产阶层生活的“差距社会”。

▶在韩国,“中产阶层”不属于学术概念。它是取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论》的“中”的概念和按照有无资产划分阶级的卡尔·马克思的“产”的概念结合而成的韩国式造词(首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在烈的解释)。虽然概念模糊,但扩大中产阶层是不分左右派的所有政权都在追求的国政课题。卢武铉和朴槿惠政府提出把“70%中产阶层时代”作为国政目标。

▶在高度增长期的1980年代,认为自己是中产阶层的国民比率达到75%,这是个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时期。1997年的外汇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冲击了中产阶层。随着“四五退(45岁退休年龄)”“房奴”“汤匙阶级论”等阴暗新词汇的出现,“体感中产阶层”骤减。各种社交媒体更助长了相对剥夺感。在客观指标上属于中产阶层,却认为自己是“底层”的自虐症状变得很严重。

▶前天公布的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谁是韩国中产阶层》的报告显示了自虐症状的真实情况。月收入700万韩元以上的100名高收入家庭的成员中,只有11人认为自己属于上层,有76人认为自己是中层,12人认为自己属于下层。以资产和收入为准,中产阶层的40%左右认为自己属于“下层”。越是高学历和专业性职业,“自虐症状”就越严重。

▶英国经济学家赫西说,如果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物质财富供给带来的涨潮效应(涨潮让所有船只上浮)就会消失,地位财的重要性就会增大。拥有自己的房子也无法让人满足,对首尔江南“精明一套房”的渴望越来越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收入、生活水平来看,韩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但70%的国民回答说韩国还不是发达国家,也许是因为感觉生活很艰难。从名牌大学的升学、围绕好工作岗位的激烈竞争、世界最糟糕的自杀率、生育率、老人贫困率等来看,可以理解“体感中产阶层”的骤减。

输入 : 2024-05-08 10:13  |  更新 : 2024-05-08 12:30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