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2強冠軍戰今晚登場!全台最豐盛應援場在這 雞排、星巴克、爆米花免費供應

12強賽/中華隊奪冠仍無法衝上世界第一 王者日本超難撼動

睡機場不再痛苦 全球10大對轉機、誤點乘客最友善機場一次看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Technews這個含跨不同科技領域的新媒體,協助各地的讀者,聚焦在能夠影響人類未來的新科技脈動,以及新的全球市場情報,掌握有價值的資訊與觀點,有機會提供給大家作為個人、組織或單位,在各自的學業、事業、投資與社會議題上的決策做重要參考。

科技新報

追蹤
科技新報是一群對資訊科技、能源、半導體、行動運算、網際網路、醫療、生物科技有高度熱忱與興趣的產業與新媒體人士,共同組成的時代新媒體,以產出有觀點與特色的原創文章為主要任務。Technews這個含跨不同科技領域的新媒體,協助各地的讀者,聚焦在能夠影響人類未來的新科技脈動,以及新的全球市場情報,掌握有價值的資訊與觀點,有機會提供給大家作為個人、組織或單位,在各自的學業、事業、投資與社會議題上的決策做重要參考。
221篇文章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首圖來源:Unsplash)

面對絕望景況 專家:中國人不是放棄就是報復社會

中國最近頻頻發生所謂社會報復事件,已經造成數十人死亡,震驚世界。適逢中國經濟最低迷的時刻,專家認為失去財務安全感的中國人普遍認為是不公平和系統性原因造成,這些單一事件不再是異常值,而是現今中國人普遍絕望的一種表現模式。

449 雜誌
(首圖來源:pixabay)

更劇烈的雨和風暴 微塑膠進入雲層可能正改變地球氣候

隨著人類丟棄大量難以完全降解的垃圾,如今微塑膠已擴散至地球各角落,對環境生態造成嚴重危害,最近科學家更發現微塑膠進入大氣可能促使雲層結冰,從而改變地球天氣和氣候系統。

1535 雜誌
(首圖來源:pixabay)

人類殖民太空需要新鮮食物 科學家著手「月球園藝」

人類想要移居太空,不只要知道去哪裡、怎麼去,還要知道如何活下來的方式。即使能夠安全到達,維持生命所需的物資總不能只仰賴運輸,尤其假設移居在其他星球時地球已經毀滅,更無從仰賴地球供應源源不絕的食物,為此科學家已經在想辦法開發如何在月球上玩園藝。

274 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站立式辦公桌真的有益健康嗎?英國研究表明跟「坐著」一樣

英國科學家發表「站立式辦公桌」有利身體健康的論點質疑,顯示長時間站立也會有潛在健康問題,如增加靜脈曲張、異常低血壓和血栓等,與長時間坐著問題相同,建議需長時間辦公的人,真正要做的是「動一動」。

2979 雜誌
(首圖來源:University of Nevada)

乾旱時解決缺水的方案:從乾燥空氣捕捉水分 靈感源自樹蛙和空氣鳳梨

極端氣候除了會有致災性暴雨,也可能導致旱災。久旱缺水時若能設法將空氣水分轉為可用水源,對紓解旱象將極有幫助。最近美國內華達大學(University of Nevada)研發革命性技術,從「乾燥」空氣抽取珍貴水氣。論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49 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中產階級為何沉淪? 專家:欠缺金融素養

今年大部分的中產家庭都不好過,這幾年被通膨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美國中產家庭,高達 65% 的比例認為自己在經濟上陷入困境,悲觀的預言他們的餘生中,處境不會改善。中產階級生活為何變得如此難堪,專家指出,不能全部怪罪通膨或富人,也要怪自己不把錢當一回事。

3311 雜誌
(首圖來源:Pixabay)

美國年輕富裕移民暴增 分析:第二本護照保護自己

許多人夢想移居美國,渴望讓孩子受美國教育,或為自己取得更多職業發展機會,但其實疫情後,美國科技企業家和金融專業人士等年輕富裕階層,都想辦法離開美國,雖然移居他國原因各種各樣,但基本認為在不確定的年代,美國護照也不是萬能,多一本護照更安全。

2670 雜誌
(首圖來源:Pixabay)

人類真能移居太空?研究:粒線體受損加速老化

人類要避免滅亡,似乎非得離開地球不可,但人類即使有這種聰明才智,恐怕老天也不願意讓路。國際科學家合著的研究警告,長期太空旅行對健康的影響可能嚴重低估,特別是細胞老化和粒線體功能,這些影響可能很難或不可能逆轉,人類探索深空的可行性將大打折扣。

110 雜誌
(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

各種電磁波一網打盡 全球首款能吸收99%電磁波的薄膜材料

與反射電磁波的傳統屏蔽材料不同,韓國科學家開發出全世界第一種能吸收 99% 以上電磁波的超薄膜複合材料,厚度不到半毫米,能有效遮蔽 5G、6G、Wi-Fi、自駕車雷達使用的各種電波頻率。

3092 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智慧手錶取代手機 專家:一樣讓學生上癮且分心

當大人將手機視為未成年孩子的毒物,想盡一切辦法禁止,但現代社會沒有手機,似乎也存在安全疑慮,導致愈來愈多家長給孩子一支智慧手錶,也推動兒童智慧手錶市場蓬勃發展。專家警告稱,這些設備可能是另一種數位危害。

3150 雜誌
(首圖來源:pixabay)

分子尺度真實影片!首次目睹氧、氫原子形成微小水泡

水分子形成瞬間是什麼樣子?現在你可以看到實際效果,科學家釋出一段真實縮時影片,首次於分子尺度下目睹氫、氧原子融合成水分子,是迄今直接觀察到最小的奈米級水泡。

460 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以為年輕不會有事?研究:40歲睡不好50歲以後就知道

現代人普遍睡眠不足,年輕時還沒有感覺睡不好有什麼影響,但到中年還不改善的話,大腦會更快老化。加州大學研究發現,40 多歲的時候睡眠品質不好,50 多歲時大腦會老三歲。

2353 雜誌
(首圖來源:Flickr/Jin Kemoole CC BY 2.0)

拯救日本米 科學家修改越光米 DNA

去年夏季高溫破紀錄,日本各地的越光米產量大幅減少,加上日本政府原有的關稅限制稻米進口,導致今年日本各地出現搶米潮。隨著氣溫只會愈來愈高,日本科學家正在想辦法改變越光米 DNA,讓這種日本人最愛的稻米未來更耐熱。

1096 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魅力執行長失敗案例多 研究:過度自信導致

能打破既定秩序並創造社會變革的領導者需要魅力,但一篇文章探討許多有魅力的科技執行長大多失敗的原因。研究領導力特質的專家斷言,要小心非典型執行長,企業未來不只根據商業模式,執行長一言一行也能決定企業成敗。

1201 雜誌
(首圖來源:pixabay)

研究:每日一草莓好處多 心臟、大腦健康都受益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主要殺手,為避免誘發,醫界不斷提醒人們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三高。而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食用草莓對心臟和大腦都有明顯益處,草莓不只能幫忙調節膽固醇,還可增強心臟代謝。

305 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要健康長壽 《自然》:吃少一點有用但關鍵仍是基因

科學家一直想知道人類壽命的極限在哪,日前新研究發現,人類身體在保固期過後就無法正常運作,人類可能已到壽命極限,應該更專注健康地長壽,而不是賴活到 120 歲。最近《自然》期刊研究發現,維持健康長壽的方法之一,就是少吃一點。

135 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金錢與幸福感的真相 研究:有錢人要更多錢才能買到相同幸福感

多少錢才幸福,這十年有許多研究發現,最初認為財富到了一個水平,幸福感就不會再增加,後來又有研究推翻,認為財富帶來的幸福感,沒有上限,愈多錢愈快樂。但是華頓商學院最新研究更貼近現實,他們發現,錢愈多,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買到同樣的幸福。

1120 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1天4杯咖啡是日常 挪威研究:咖啡因與兒童大腦發育無關

咖啡因有副作用,通常建議孕婦應該避免,但一項針對七萬多個挪威家庭的研究發現,挪威是世界咖啡消費最大量國家之一,每天每人至少喝四杯,但孕期攝取對孩子神經發展並沒有顯著影響。

8847 雜誌
(首圖來源:Meta)

AI智力不如貓?AI科學家楊立昆試圖打破AGI迷思

儘管許多 AI 產業人士說,人類即將擁有超越人類智慧的系統,甚至可能取代人類,但圖靈獎得主、主導 Meta AI 研究的首席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卻抱持相反態度。

930 雜誌
(首圖來源:Unsplash)

現代人早熟?調查:Z世代稱27歲才是真正成年

幾歲才算成年?一般認為 18 歲成年,許多國家 18 歲就有投票權,將來我國 18 歲可能就有投票權。但調查美國 Z 世代的成年定義,覺得 27 歲才算真正成年。

6012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