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殯儀館約聘員工女廁裝偷拍設備 還對女死者伸狼爪拍片

12強賽/中華隊奇蹟之旅青春撐腰 平均24.5歲12隊最年輕

許銘春「演唱會」花多少錢? 黃國昌爆356萬元由全民埋單

科學人/聚焦10大科學議題 在日照最短那天與專家面對面交流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重點提要

1. 「科學人年會」是一場科學沙龍, 選在一年日照最短的一日,為科學愛好者補足科學能量。

2. 聚焦10大科學議題:宇宙太空科技、腦科學、睡眠、人類演化、瀕危物種、淨零碳排、核融合、人工智慧量子電腦

3. 以科學相聲為10場科學短講揭開序幕,在專場交流與跨界論壇中,科學家將與觀眾面對面問答。

我們總算走出世紀病毒COVID-19的陰霾,而人工智慧(AI)的各式各樣應用正滲透你我的生活與工作,量子科技彷彿瞬間從理論落實到產線、並從世界湧向台灣……這兩年,科技的急速進展令人目不暇給,科學研究的每一個突破,都正在把未來帶到我們眼前。

你應該沒錯過韋伯太空望遠鏡升空的實況轉播,也聽聞太空衛星產業就要起飛;你長期追蹤腦科學的最新進展,並不只因為攸關學習、心智疾病;瀕危物種、碳權交易對你來說,可能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核融合、AI、量子電腦,近年更受到社會各界、大眾媒體的高度關注與討論……如果你是《科學人》的忠實讀者,從每個月的雜誌都能比別人更早看到這些研究的每一步進展,還能讀到專家的獨到評析。然而身為科學愛好者,你是否渴望突破現有模式,渴望與專家、同好更進一步交流?

《科學人》雜誌也力求自我突破。為讀者報導最新科研成果、引介頂尖科學家的頭腦、描繪未來趨勢,我們不再只透過紙本,數位介面也不再只有文字與圖片,我們還要把《科學人》立體化。為此,我們耗時一年半精心規劃,選在今年12月21日舉辦「科學人年會」,這將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沙龍,讓「科學人」活生生地面對每一位讀者,讓每一位來到現場的讀者成為「科學人」。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在科學人年會中,我們邀請了10位科學家為大家解析10個重要的科學議題。由於科學正即時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社會,我們精選的這10個科學議題也都是生活議題、是社會議題,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來了解。

10個議題短講之間還有由《科學人》總編輯主持、引導的四節問答交流,交叉探討這些議題。之後,我們聚焦AI,邀請多位專家跨界分享應用AI的心得。

12月21日也是「冬至」,一年裡日照最短的一日,代表著萬物走到最低點,一切即將反轉,因此科學人年會不僅回顧過去,也將展望未來。在參加年會之前,邀請你先透過這篇短文以及其中提及的篇章,預習也複習這些科學議題。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仰望蒼穹,一起高飛

人類自上古時代即仰望星空,思索著我們在宇宙中的定位,這是哲學問題,也是科學問題。從天文曆法到宇宙膨脹,天文觀測是科學的先鋒,〈韋伯開啟天文學新紀元〉已為人類帶來嶄新的視野。而在年會中,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將結合跨領域的科技知識,以更宏觀的人文視角,告訴你天文學家如何「透視宇宙天體的本質」。

探險是人類的天性,能夠飛離地球航向太空,一直被視為人類科技的重大里程碑。不過,在人們越來越倚賴無線通訊服務的今日,太空科技有了更明確的發展目標。火箭阿伯吳宗信曾在〈台灣火箭產業高飛〉剖析為什麼我們需要擁有發射火箭的能力,現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的他,在年會中將更完整介紹何謂太空工程,何以「全球太空浪潮 台灣不缺席」?

探索你的心智與性別差異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吳嫻為腦科學下了這樣的註解。《科學人》長期並大量報導語言、認知、意識、大腦與行為的相關研究,也比較人類與其他物種這些能力上的相似與差異處,吳嫻在〈AI無法取代的數感〉之後,將以「話說腦科學,看見數與美」帶領我們再探人類心智的深處。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腦科學中另一個引起大家關心的主題則是睡眠。睡眠不只涉及腦科學、心理學,更是健康生活裡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畢竟我們一輩子花在睡覺的時間,少說也有三分之一!請先一讀〈好好睡去,聰明醒來〉,再來聽「連睡覺都能很科學」,《哇賽心理學》總編輯蔡宇哲將告訴你一夜好眠的最新科學方法,讓你在專注與放鬆之間找到最完美的節奏。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在今年的巴黎奧運,性別生物學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性別議題不只是社會、文化議題,近年在生物學、醫學、演化都是熱門的研究主題。男腦女腦有差異?XY、XX染色體到底影響了什麼?〈女子,獵者也〉從生理學、考古學全面抽絲剝繭。生物人類學者、《科學人》編譯委員王道還將在「女力的演化之路」中,告訴你人類的兩性差異是否有生理學的基礎?

珍愛地球萬物,也要看懂碳匯

生態保育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搶救瀕危物種這任務雖然急迫,但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屢屢與社會經濟發展發生衝突。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美秀將在「我愛台灣黑熊」告訴你黑熊的一切,並深入解釋:為什麼物種保育是提升生物多樣性、維繫生態平衡的危機科學。

全球暖化是既定事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能淪為口號,我們能否藉由經濟誘因來推動環境永續?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柳婉郁將在「自然碳匯與淨零排放」中,從生物學、生態學、社會學與經濟學的角度解釋什麼是自然碳匯,我們要如何達成淨零排放?

走出科幻小說,科學打造未來

人類對於能源的需求持續成長,發展更乾淨、效率更高的供電方式才是正解。〈在地球上製造恆星〉宣告了可控核融合反應的重大突破,核融合發電可望在20年內實現。核融合與核分裂有何不同?工程上有何難度?「核融合,潔淨能源的聖杯」讓我們聽聽電漿物理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李羅權怎麼說。

人工智慧一直是科幻小說的題材,如今已是現在進行式。你可以大方享受AI帶來的便利與服務,也可以進行更深度的哲學思考:AI有意識嗎?近年《科學人》對於AI的討論相當頻繁,你知道「AI的『智慧』哪裡來?」,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陳縕儂將從大型語言模型(LLM)談起,告訴你怎麼訓練電腦。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另一個走出科幻小說、從理論化為實際的物理研究,就是量子電腦。量子力學一度是哲學問題,然而量子現象獲得證實,科學家以各種材料設計製作量子位元,就能進行量子運算。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張慶瑞在〈第二次量子革命〉深入淺出介紹這些進展,「當量子電腦遇見人工智慧」又將打造什麼樣的未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圖擷自科學人雜誌

何必擔心被AI取代?

10場精采短講、四節專場交流之後,年會最後將聚焦回到AI這個熱門話題。

AI有各式各樣的應用,可幫助各行各業,滿足各種需求。想知道科學家如何運用AI?「AI 跨界論壇」由《科學人》前總編輯林一平教授主持,邀請專研粒子物理的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陳凱風、精通病毒突變的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教授王慧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醫師同時也是AI中心主任張詩聖,以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將依序與大家分享「AI是超大量實驗資料的好朋友」、「病毒變變變,AI來神算」、「當醫生與AI聯手看病」、「讓AI成為企業與你的第二大腦」。

林一平教授本身也是AI專家,他期許透過這場論壇,讓每位科學人了解如何善用 AI,讓AI幫助我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更上一層樓。

科學的維度

科學研究的進展時而突飛猛進、遍地開花,時而淤滯受阻、甚至宣告終結。身為《科學人》忠實讀者,你一定也會好奇:若從更長遠的時間尺度,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科學議題?

創刊20多年的《科學人》雜誌要走出紙本、要立體化,並非口號。在科學人年會的一開場,《科學人》前總編輯李家維與現任總編輯孫維新兩位教授,將以「科學相聲二人組:繁星蒼穹下的神鬼人生」為題進行一場實驗性演出,他們將創造出什麼樣的時空維度?孫維新教授說他不知道。說相聲,當然不能先破哏,李家維教授神秘地說:「我們台上見!」

點此立即前往報名科學人年會

(本文出自2024.11.01《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人工智慧 太空 宇宙 淨零 科學人雜誌 量子電腦

延伸閱讀

科學人/數學界激讚!2女高中生發明10種畢氏定理新證法 論文登學術期刊

錄取分數差百分 中華大學畢業變頂大生? 清大給答案

1年半2證照到手!調酒師中年轉業考地政士 咖啡館上課寫4千次考古題

台大三類轉職設計…她見醫師同學現況悔:選錯系沒救了? 網曝殘酷現實

相關新聞

科學人/聚焦10大科學議題 在日照最短那天與專家面對面交流

我們總算走出世紀病毒COVID-19的陰霾,而人工智慧(AI)的各式各樣應用正滲透你我的生活與工作,量子科技彷彿瞬間從理論落實到產線、並從世界湧向台灣...

我與素養的距離/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 美國總統的權力有多大?

新制的108課綱希望學生培養素養能力,素養要怎麼培養呢?首要關鍵就是關心生活周遭的事物...

閱讀數學/會計之父帕奇歐里(下)

上週我們聊到會計之父帕奇歐里,他同時也是達文西的好友。再認識達文西之前,帕奇歐里就已經和許多藝術家交流...

宋怡慧/酒、友情、春色⋯古人們如何度過小雪? 4首古詩看見溫暖光輝

每個節氣都有其獨特的韻致,與時令碰撞的每縷心緒都值得細細品味。當我們懂得以詩人的眼光觀照生活...

科學人/數學界激讚!2女高中生發明10種畢氏定理新證法 論文登學術期刊

畢氏定理是國中數學課一定都會學到的一個定理。這個據說是所有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其中一個定理,目前已有大約400種證明...

圖表看時事/COP29曝氣候變遷績效排名…台第60名 圖解4項評比進退步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昨在第廿九屆氣候峰會(COP29)公布最新排名,台灣進步一名但仍居全球末段班,排名第六十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