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霸凌反說自己是受害者 部桃醫提醒霸凌被害人這樣做
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蘇柏文提醒,職場中,當主管或同事的不當對待致工作氣氛緊張,許多人選擇隱忍,內心的委屈無處宣洩,萌生辭職念頭。然而有些人因經濟壓力,不得不繼續忍受職場高壓,時間一長,失眠、焦慮等身心症狀隨之而來;一些人面對貶低或辱罵後逐漸喪失自信,陷入憂鬱無望,甚至選擇輕生。
蘇柏文指出,面對職場霸凌時,關鍵在於安撫照顧內心的無奈與憤怒情緒,為自己找到支持與出口,建議受害者可以嘗試3種方法:「找同事發牢騷」、「與信任的親友訴說委屈」、「尋求心理專業協助」,釋放壓力並化解心中的負面情緒。
蘇柏文分享臨床遇到許多因職場霸凌而求助的案例,患者因主管公開言語羞辱、否定或貶低、情緒勒索而產生如失眠、手抖、心悸冒汗等症狀,這類霸凌者多為中階主管,許多被霸凌者在目睹同事相繼離職、向人資部門求助無果後,內心的無助感與恐懼感不斷累積,甚至被負面情緒吞噬。
「當被霸凌的心情無法排解時,學會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是第一步」,蘇柏文強調,只有在情緒穩定後,受害者才有力量為自己發聲,甚至有效尋求外界的援助。
蘇柏文說,另一方面,情緒控管不佳的主管往往難以自我反省或尋求協助,他們可能因追求完美或害怕被否定,甚至認為自己才是被霸凌者,將期待落空的恐懼與焦慮投射到他人身上,並透過貶低或否定他人來掩蓋自身責任。
桃園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林俊佑補充,當職場霸凌帶來的委屈與憤怒持續無法釋放時,應儘早尋求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的協助,進一步探索自己被困於負面感受的原因。透過心理治療,職場霸凌受害者可以逐步重新整理內心,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擁抱更好的生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