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將擴大自美進口 稱不影響其他國家
2020年1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1月21日上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時,彭博社記者詢問,中國表示對美的採購會基於市場需求,那麼如果巴西或阿根廷的大豆價格比美國更低,中方是否會購買美國大豆? 另外,由於中國在2019年的進口降低了3%,中方預計未來的進口需求會增加嗎? 會不會轉向美國進口而不進口其他國家的產品?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回答說,中國積極擴大進口,而中國14億人口都中的龐大中等收入人群正在形成。他說: 「中國歡迎優質、有競爭力的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也希望美方為擴大對華出口創造條件。」他認為中國的市場需求龐大而且正在擴張中。
他強調: 「我們將基於市場化原則和世貿組織規則擴大自美進口,不會影響從其他國家進口。」
擴大購買還是轉移購買?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當中,中國承諾一年購買400億美金的美國農產品。這是一筆大數目,因為根據中國以前的記錄,中國從來沒有在一年之間購買超過260億美金的農產品,在貿易戰期間也將一些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
回顧先前1月16日,也就是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簽訂隔天,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的宏觀經濟專家沈凌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沈凌雖然同意中國市場的需求本來就大,協議的承諾對中國來說「應該不是問題」,但是他認為中國要做的不是「擴大購買」,而只是「轉移購買」,也就是從眾多國家中選擇進口來源而已。
沈凌說: 「中國總的這個市場對外的進出口需求,無論是農產品或制產品,我們有那麼大需求。現在的話無非就是買巴西的大豆呢?阿根廷的大豆呢?還是買美國大豆的問題。所以實際上是一個轉移購買的問題。不存在說是要中國人再多吃2千億美金或5百億美金大豆的問題。」
沈凌也提到,中國承諾的擴大購買並不是由中國的財政部或發改委由上而下的去執行:「其實還是要求我們中國的微觀經濟主體,市場這個條件的基礎上去購買美國的產品。這樣的話其實就是一個宏觀調控的問題。」也就是說,市場上的消費者本身會自行決定要跟誰買什麼、買多少。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川普要成就的大交易在哪裡?
根據第一階段協議的約定,如果中國沒有履行在第一階段協議當中的承諾,中美雙方不會尋求中立第三方協助調解,而是會藉由一連串的咨詢機制,試圖解決問題。如果雙方經過這些程序仍然無法解決歧見,美國可以繼續對中國施加關稅,雙方協議也可能因此失效。
羅法/文木(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