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聖戰者」
2013年10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一個吉哈德分子看來,去敘利亞有很多理由:自命為"聖戰者"的他可以與一個"沒有信仰"的世俗掌權者對抗;他可以參與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戰鬥,一些人認為這將最終決定中東地區究竟由哪一派別掌權;此外,還有在敘利亞的廢墟上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的前景。
敘利亞的"德國營"
有這些目標在眼前,許多遜尼派極端分子從國外進入敘利亞境內。據英國簡氏研究所不久前發表的一項研究,敘利亞共有1萬名吉哈德分子。他們與基地組織"全球聖戰"的意識形態接近。此外,還有3萬-3.5萬名極端伊斯蘭分子,主要參與敘利亞的權力之爭,唯一的目標是推翻阿薩德。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聯邦憲法保護局估計,在敘利亞的外國戰鬥人員中也有約200名吉哈德分子來自德國。其中大部分來自北威州,其次是黑森、柏林、巴伐利亞和漢堡。超過半數的人擁有德國國籍。他們中大多數位於所謂的 "德國營",由主要來自德國的吉哈德分子組成。
戰鬥能力有限
來自德國的這些吉哈德分子在戰鬥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很難判斷。亞琛工業大學政治學者哈曼(Alexander Hamann)指出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他們處在一個戰場上,周圍有很多有經驗且極為專業的戰鬥人員。
一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吉哈德分子曾在波斯尼亞、阿富汗或者伊拉克參戰,與來自德國的極端伊斯蘭分子的經驗閱歷完全不同,後者可能很快就感到力不從心。哈曼說,後者是在某種程度上"理想主義"的年輕人,來自和平的環境,從未經歷過類似的狀況。
哈曼說,未受過訓練、沒有相關經驗,這些年輕人完全無法參與眼前的戰事。"在伊拉克或者巴勒斯坦就有這樣的事,年輕的西歐人被有經驗的老手拒之門外,因為他們沒有任何與戰鬥相關的能力。"
恐懼與困苦
但德國的極端伊斯蘭分子還是有"用武之地"。哈曼說,吉哈德組織早已將工作細分化,"各盡其長"。比如,有人專門負責財務,有人負責媒體工作如通過網路征募新成員。
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不久前發表一份題為"伊斯蘭主義:起源與表現形式"的研究報告,其中指出,許多來自德國的吉哈德分子不懂阿拉伯語,因此無法與來自其它國家的同道交流,也常常因此而孤單寂寞。此外,他們往往面臨惡劣的住宿和飲食條件,患上疾病,時常擔心自己的性命,因為恰恰是訓練營經常成為受攻擊的目標。
歸心似箭
這樣的經歷在他們回到德國後會有怎樣的影響,目前還很難預測。再就是,他們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危險。哈曼說,他們在敘利亞學到什麼樣的技能,目前還很難說,再就是,他們是否還向以往一樣充滿鬥志。
因此,從敘利亞等國家回來的吉哈德分子並非一定會成為堅定的恐怖分子。德國憲法保護局的研究認為,他們中許多人在國外的戰場有幻滅、消磨鬥志的經歷。因此,他們想盡快回到德國。但這並不容易,因為很多人在所戰鬥的國家並沒有有效的簽證,他們沒有護照,沒有錢。最後的出路只剩下:向本國的大使館求助。
作者:Kersten Knipp 編譯:苗子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