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朗德:徒勞無功的一年
2013年5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奧朗德根本沒有心思舉行慶祝活動。在大選勝利一周年的時刻,這位法國總統的聲望卻如同自由落體般下滑。2012年5月,法國人選擇了政權更替,人們的期待非常高。但一年之後,創紀錄的高失業率讓許多民眾對於奧朗德政府未能信守諾言而憤怒不已。
四十多歲的阿萊(Alain)表示自己已經"幻想破滅":"奧朗德需要左派的選票來贏得大選,所以當時宣佈了左傾的政策。"但現在發生事實卻恰恰與此相反。"許多立法計劃都不利於雇員。"
束手無策的國家高層管理者
建設一個社會福利公平的共和國,採取積極主動的政策應對經濟危機,還要結束在許多人心目中"難堪粗野"的薩科齊政府:這一切都是這個看上去和善老實的社會黨人的目標。但現在,他卻陷入了躊躇不前的境地:在左翼基層不斷要求更多的福利國家政策以及來自歐盟的改革壓力之間受著"夾板氣"。
此外,他正直清廉的形象也已經不復存在,現在人們心目中的奧朗德只是一個"束手無策的國家高層管理者"。因為他無法阻止自己的政府被預算部長卡於扎克(Jérôme Cahuzac)的"偷稅門"一步一步拖入泥潭。"奧朗德答應我們,要做一個平民總統。但並非如此,他並不平民。他離我們太遙遠了",已經擁有15年社會黨黨齡的克萊特(Collete)表示。她很希望能請奧朗德吃頓飯,提醒他在其總統任內所面臨的艱巨任務。
避重就輕的執政風格
"我們對同性戀婚姻的話題已經討論得夠多了",克萊特表示,"但其他事情究竟要怎樣處理?"她認為,還有重要得多的話題需要關注。比如法國的再工業化。"只有我們在歐洲擁有一些經濟愛國主義才能做到這一點。我看到這個政府已經忽視了太多話題。"
有不少法國人都認為奧朗德背棄了很多承諾。為了阻止高爐關閉,法國北部弗羅朗日(Florange)的鋼鐵工人與東家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進行了長期抗爭,最後依然宣告失敗,但這一幕感動了全國民眾。奧朗德政府提出的高達75%的富人稅曾經"揚名全歐",但在遭到憲法法院否決之後,這一政策成為了這個"半吊子政府"的最好註解。還有要在2013年之前"扭轉失業率曲線"的承諾,已經沒有法國人還會相信這些話。尤其是奧朗德政府雖然如民眾期待的那樣對德國所提出的節約路線說"不"。但這其實絲毫無濟於事,雖然法國的歐洲部長勒邦丹(Thierry Repentin)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德國不能為所有人做出決定"
"我們知道,巴黎和柏林意見不同。但這並不會妨礙我們進行交談,繼續前進,並且是在法國所提出的建議道路上",勒邦丹在就金融交易稅(Finanztransaktionssteuer)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採訪時如此表示。"為之奮斗的並非梅克爾,也不是薩科齊,而是奧朗德。必須結束'德國為其他所有人作出決定'這種僵化的想法。"
但法國再次陷入了悲觀主義的泥沼。著名大報《世界報》(Le Monde)用了整整正反兩面的大量圖片和表格,來說明法國的境況和民族的靈魂目前處於何種處境。政治學家盧寬(Olivier Rouquan)認為,奧朗德必須有所回應,必須努力說服民眾,而有一位前輩政治人物在這方面堪稱"專家"-法國前總統希拉克。
感受比真相更為重要
"我相信,希拉克曾說過這樣的話:政治並不取決於真相,而是民眾的感受",盧寬表示。"(奧朗德)總統尤其必須在提高溝通能力上下工夫。他必須放棄自己個性中拘束的一面,與他的國家進行充滿激情的對話。"
但是上任一年以後,當年的競選者奧朗德與選民之間的紐帶已經撕裂。四分之三的法國人對總統的施政持負面評價。這在以前還從未出現過,甚至薩科齊時代也沒有這麼糟。而與奧朗德的猶豫不決相比,薩科齊永遠充滿活力的形象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贊許。
太過"平庸"的總統
"在選戰中所有競選者,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都會說:如果我想贏,就必須動員國家。而這正是我們的政府現在所面臨的處境",網路報紙"Mediapart"的出版人普萊內爾(Edwy Plenel)表示,該報曾經發表過許多揭露性報導。她認為,奧朗德政府之所以能夠上台是因為三大承諾:金融領域、歐洲和民主。
普萊內爾認為,在金融領域內,對於各銀行依然沒有控制。歐洲既沒有進行新的協商,也沒有重新定位。恰恰相反:力量的天平已經不再傾向於法國一邊。"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民主制度。以'平民總統'形象當選的奧朗德已經成為了第五共和國的一位非常平庸的總統。"
作者:Carolin Lohrenz 編譯:石濤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