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塵封近十年的服貿為何又掀波?
2023年7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最近鼓吹「服貿協議」好處多多的包括了在野黨、或者不滿民進黨執政的人士,還有所謂的「網紅」,其中不乏當年號稱自己為了台灣年輕人而「反服貿協議」的政治人物。
猶記得,快10年前台灣年輕人抗議當時執政的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執意」通過英文簡稱ECFA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中的《服務貿易協議》,在2014年引發了「太陽花學運」;當時抗議行動升級到了佔領立法院、衝擊行政院,示威民眾與警方爆發嚴重衝突。此事政治上凸顯了國民黨內部的矛盾,也導致國民黨的支持度大受影響。
幾年來,《服務貿易協議》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但隨著台灣總統大選逼近,執政的民進黨看似支持度不再,在野的政治人物開始起心動念,也許「服貿協議」是民進黨的死穴也不一定,因為民進黨執政之後,農產品或者其他產品就曾多次因為不同理由,被中國方面禁止進口。在他們看來,顯然在民進黨的執政之下,不可能再次出現以前那種「大膽西進」的榮景,而總統和國會選舉也就剩下那麼幾個月的時間,這個議題也許能讓民進黨難以回擊。不論是否能對民進黨造成壓力,對這些在野黨人士或者特定政治傾向的網紅而言,並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但是先不說2013、2014年的時候,兩岸的氣氛和現在有何不同,過去的10年當中,許多環境和條件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美中之間關係的惡化、國際供應鏈的「去中化」、中國本身經濟和財政出現困難、以前投資中國的優惠不再等等。
好比說,當年曾有台灣銀行業者認為,到中國開分行將會是未來台灣金融業的「必勝之道」,以台灣的低利資金借貸給中國當地的銀行,由於兩地的利息差,即便是扣除經營、換匯之類的成本,保守估計隔日拆帳利息每1萬大概可以賺至少300元新台幣,對台灣金融界的誘因不可謂不大;而且中國還有許多「大到應該不會讓它倒」的公營和私營企業,不論是這些企業發行的公司債、還是放款借貸等業務,都令台資銀行原先垂涎欲滴。然而,後來接連傳出中國的一些銀行被接管、公私營企業財務周轉出問題,到底開放金融業還有多少吸引力,就令人存疑。
電信業和交通業的問題則是,這2個行業在台灣都是民營企業,而且都不是屬於很賺錢的行業。而中國的這2個行業是受到政府控制的,即便10年過去了,這個問題沒有改變;中國的電信或交通業者如果要投資,還是一樣會引起國安方面的疑慮。而且10年前中國很多企業的確是財大氣粗,如今這些企業不是韜光養晦,就是「服從領導」,在沒有指示的情況之下,恐怕也不會願意到取得成本高、回收成本慢的台灣投資此類的行業。另外有些行業則是很早就經由代理、經第三國轉投資、併購台灣相關行業等方式進入台灣,「服貿協議」對這些中國資金的「外國」業者而言並不重要。
台灣的這些政治人物和網紅,以「台灣要與世界接軌」、「當初是反黑箱、不是反服貿」等不同的理由,鼓吹重啟「服貿協議」;國台辦對此表示,對台的更大紅利,就是要在ECFA後續的服貿和貨貿協議中體現。但是所謂的「對台紅利」也不是無條件的,而條件就是放棄台獨、回到「九二共識」,就可以協商重啟這個被國台辦形容是「互惠雙贏」的「好協議」。
中國的媒體也形容,ECFA框架下的種種協議都是中國「讓利」給台灣。不過互惠有哪些?雙贏是說什麼方面?為什麼要收入比較低的中國讓利給收入比較高的台灣?
台灣的經濟在過去這10年並沒有遇到什麼大風大浪,反而最近幾年的經濟和國家財政表現還算不錯。有的財經專家說,如果台灣要靠中國的人民幣、靠受到許多抵制的中國外銷出口,才能與「國際接軌」的話,那台灣早就「應該完蛋」,就算是中國也幫不了忙。至於台灣的中小企業經由投資中國,再發展成國際型大企業的說法,也被批評是「與實際狀況不同,台資中小企業經由投資中國成為大企業的罕見、被割韭菜的倒是不少」。
其實相較於台灣在野政治人物和網紅,台灣和中國兩地官方表現似乎都是「冷處理」。前述中國國台辦的說法,四平八穩、內容不脫歷來的發言範圍和模式;台灣方面是由經濟部長王美花出面接受採訪,表態質疑重啟服貿協議談判,「現在是好時機嗎」?王美花說不能和一個隨意要共同富裕的威權體制融合在一起,所以要去風險化;世界已經知道台灣和中國不同,所以中美貿易戰之後,回流台灣的台商通訊產品可以直接銷往美國和歐盟,而且台灣供應鏈讓外國信賴,所以認識了台灣品牌。她同時也強調台灣就是按照民主制度;兩岸在不設前提、不設條件之下、對等來往。她所講的內容,也不脫最近台灣官方的主旋律。
看起來,兩岸官方對「重啟服貿協議」的意願都不是太高,原因不只是政治上的盤算,其實也有實質的顧慮。例如之前中國有消息說開放台灣高中生申請免試就讀名校,引起一陣譁然,後來就不了了之;一樣地,中國民眾也會質疑:為何犧牲自己來「讓利」?
台灣人也不是那麼喜歡「佔人便宜」,台灣人常講「免錢的最貴」,所以多少也很清楚,要拿好處就得付出不小的代價。如果政治人物想要打動人心,「重啟服貿協議」恐怕效果不大;至於是否能夠達到「討厭民進黨」的效果?可能也得小心被說成是「目的只有討中國的歡心」。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