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應確保可以隨時替換中國
2022年4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漢堡出版的德國《時代周報》以"德國需要全球貿易新規則"為題,刊發宏觀經濟學家Gustav A.Horn撰寫的客席評論指出,西方此前主導的全球化進程在政治方面太過天真,新時期的貿易政策必須更多地以自由民主價值觀為導向。
"我們所熟知的全球化已經死亡。最遲在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時,形勢就很明確了:不受限制的全球商貿之理念已經破產。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我們意識到:貿易與和平並非共生的。專制者會把潛在的、以戰爭形式呈現的權力訴求置於商品自由流通之上。只有在有利於維護自身權力時,專制者才會贊同自由貿易。"
文章認為,今後的跨國貿易,不能再單純地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考量,而應該更多地考慮價值觀因素,加強和志同道合國家的貿易,從而確保供應鏈更安全,貿易本身也將在相近價值觀體系下變得更加公正。作者建議,有必要將德國今後的貿易夥伴分為三類:價值觀趨同、地緣相近的歐洲鄰國最為優先;價值觀相近、地緣稍遠的美國、日本構成第二層;而中國、俄羅斯等國只能是"功能型貿易夥伴",必須確保其具備可替代性,避免對其產生依賴性。
"和這種國家的貿易必須要謹慎,且應具備前瞻性,切忌產生難以糾正的依賴性。所以,我們應當確保每一個此類貿易夥伴都能夠被隨時替換,且不會對我們自己造成太大的經濟損失。我們必須就更換特定貿易夥伴進行預演,相關的企業也必須隨時為這種更換做好準備。這可以通過保障協議來實現,即:在出現危機時,其他供應商能夠按照承諾迅速替代供貨。必要時,還應當讓價值觀相近的貿易夥伴來接替生產,儘管這可能意味著更高成本。"
"功能型貿易夥伴類別裡,俄羅斯肯定有一席之地,波斯灣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尤其是中國也必須位列其中。列舉的這些國家已經顯示出重新定位的貿易政策將面臨多大的挑戰。"
"比如,對於德國經濟以及出口貿易業而言,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貿夥伴。許多行業還需要來自中國的重要產品。假如對華貿易不再被視作安全,我們就得確保替代供貨商能夠隨時接替。這會造成許多商品短缺,還會造成價格上漲。短期內,這意味著無法再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價格優勢。但是長期而言,這會讓宏觀經濟更為穩健、更加能抵禦政治或經濟脅迫。短期內,我們會更窮。長期而言,更安全的供應鏈將能夠彌補這一損失。"
"世界已然產生了巨變。金融危機、疫情危機、伴隨烏克蘭戰爭而滋長的民粹主義正在加大人們的狐疑,這讓政治天真的全球化徹底終結。取而代之的必須是價值觀導向的貿易政策。新政策一方面促進貿易,但是卻不再以政治依賴性為代價。新的貿易不再單純算計經濟得失,而是會考慮供應安全、防範政治脅迫等因素。關鍵的是,價值觀導向的貿易政策將重新與和平掛鈎。"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專制的誘惑 - 西式民主面臨侵蝕"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即便在西方民主國家,專制理念也斬獲了越來越多的擁躉,匈牙利、法國近期的大選結果就體現出了這一令人擔心的趨勢,美國最新民調結果也顯示川普有可能回歸。
"比普丁揮師入侵烏克蘭更為危險的情形是:在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後,中國領導人下令攻打台灣。理論上,這有可能觸發核戰爭。儘管台灣依然受到外交孤立,但是卻接受美國的軍事庇護。不過,並沒有太多跡象表明這一場景就會成為現實。"
"這是因為,儘管習近平有著民族主義傾向,但是依然看上去是一個理性思索的政治領導人。和普丁不同,習近平拓展勢力範圍目前並不依靠軍事攤牌。他的權力根基主要來自於不斷提高民眾生活水準的承諾。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領導人兌現了這一承諾,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習近平不會犧牲這一成就去軍事冒險。"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