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新冠溯源非科學問題而是外交問題
2023年2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每日鏡報》題為「不了了之的新冠溯源」的評論關注了世衛組織對於溯源工作的消極態度。文章開頭稱:「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即使合作意願再強烈,人們也無法再舉出哪些病毒溯源國際合作的例子。因為這實際上已經停滯不前,至少就最重要的合作夥伴而言是如此。世衛組織現在已經取消了計劃已久的「第二階段」搜索工作,它之前甚至沒有對外宣佈這一點,僅是在《自然》雜誌的詢問下才承認。 」
「取消的原因很簡單:中國不再參與。當然,人們也可以問,中國是否曾真正參與過?因為,北京從一開始就矢口否認了一個推論:病毒是從離野生動物市場不遠的實驗室被釋放出來的。目前中國政府宣傳的說法是,病毒是通過冷凍食品從西方傳來的。這種說法和美國前總統川普曾經提出的實驗室來源說法一樣沒有實質意義。」
評論指出,諷刺的是,那些從一開始就表現得最有外交風范的人現在卻無法完成他們的工作,「世衛組織官員和它召集的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讚揚與中國的合作,將實驗室來源描述為『極不可能』,儘管它可能並非如此。」
「因此,自新冠疫情以來的第三年,可以從烏克蘭戰爭到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以及中東局勢看到, 這三年來世界變得多麼無外交手腕、威脅、咄咄逼人、毫不妥協。對於病毒的起源問題,可能永遠不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科學上客觀的的答案 -- 不是因為科學的無能為力,而是因為外交層面的問題。」
《南德意志報》的評論文章「習近平再度讓歐洲霧裡看花」指出,清醒的歐洲國家面對中國不應效仿美國的歇斯底里,而是要走出自己的路。
評論開頭提到,「在歐洲的許多地方,一種現實的清醒取代了曾經對中國存有的夢幻看法。北京在外交方面日益咄咄逼人的行為以及歐洲意識到對極權國家的巨大依賴促成了這種轉變。但中共似乎還沉浸在自己的宣傳幻影中,以至於它認為本周派新疆官員到歐洲國家進行友好訪問是個好主意,但這趟旅行在歐洲抗議後已經被取消了。」
儘管如此,作者寫道,「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歐洲部分政界,以及主要是在商業界,人們渴望從中國政界獲得好消息,並且非常願意相信中共黨代表的圓滑話語和美好承諾。」
「中國不是在一夜之間廢除了清零政策嗎?它不是又在追求投資者了嗎?就像2017年的習近平一樣,中國副總理劉鶴利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出了他的訊息:中國回來了!比以前更開放了!投資者們,來吧!可以想像的是,本周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將繼續向歐洲示好。」
評論指出,中國之所以改變策略是因為「習近平意識到他此前的政策嚴重傷害了中國經濟,這也是他在外交上採取更友好態度的原因。然而,到目前為止,當習近平在自己的人民面前講話時,人們注意到他並沒有放下自己的執念。在國內,他繼續強調政治高於經濟,推崇『雙循環』概念:中國應該使自己在重要領域不依賴外國,但同時其他國家應該更加依賴中國。」
「此外,他(習近平)也反復強調與西方民主國家的系統性競爭,稱中國模式將獲得勝利,甚至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是以此為前提。儘管中國官方數度強調其中立性,但實際上中國駐法國大使曾公開表明,中國與俄羅斯的共同利益多於與歐洲的共同利益 。」
評論結尾稱:「好在歐洲沒有落入美國對華政策的歇斯底里语氣中,歐洲應該走自己的路。雖然歐洲並不像美國那樣與中國進行大國競爭,然而,兩者卻都是站在民主的一方。僅僅因為這個原因,歐洲人必須謹記:不要被北京政權欺騙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