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門」攪動德國
2013年10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就在今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的選戰期間,梅克爾為首的聯盟黨在被問到有關NSA監聽醜聞的時候還往往這樣回答: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德國的行為並沒有超越德國法律的規定。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一說法並不符合事實,就連總理梅克爾的手機也遭監聽。《紐約時報》最近引述前美國政府官員報導稱,NSA不但記錄了梅克爾與誰通了電話,甚至還竊聽了德國總理的一些電話通話的具體內容。美國官員表示,他們並沒有看到過記載梅克爾電話談話內容的報告,但也並不能排除對話內容曾被錄音。畢竟,NSA對於梅克爾的監聽已經持續數年。
內政部長:不排除將相關人員驅逐出境
負責國內安全的德國內政部長弗里德里希(基社盟)因為竊聽事件而備受壓力。他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因此引咎辭職,並對竊聽行為的責任人發出了措辭強硬的警告。他在接受德國電視二台(ZDF)採訪時表示,德國與美國之間的良好關係已經因為"梅克爾手機門"而受到質疑,必須對此展開調查。"必須找到責任人,並將其繩之以法。"有鑑於幫助NSA進行監聽工作的有可能是美國駐柏林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因此具有外交豁免權,弗里德里希表示,不排除將相關人員驅逐出境。但與此同時,弗里德里希並不認為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情報機關如此大規模的監聽行動完全知情,更有可能是情報機關自作主張,恣意妄為。
基社盟高層:取消"安全港協議"
除了對白宮和NSA進行猛烈抨擊之外,拿出實際行動"懲罰"美國的呼聲在德國政壇也日益高漲。歐盟議會議員、基社盟主席團成員韋伯(Manfred Weber)對"明鏡線上"(Spiegel Online)表示,應該取消與美國簽訂的"安全港協議","美國和美國企業必須在對待歐盟公民和歐洲市場時遵守我們的游戲規則"。
1998年簽訂的這份協議對於Facebook和Google等美國網路巨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根據該份協議,這些公司可以將歐洲公民的個人數據傳送到美國,其中包括出生地點、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儘管協議規定數據傳輸的安全保護必須達到歐盟標準,但數據保護者依然對此表示不滿。而此後斯諾登爆料稱,Facebook和Google等公司都向NSA輸送數據,讓批評該協議的聲浪更加高漲。
梅克爾的黨內同志、基民盟歐盟議會議員布洛克(Elmar Brok)也對NSA的做法提出強烈譴責,認為這一事件已經造成了兩國之間"嚴重的信任缺失"。他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明白,對普通公民和高層政治人物進行監聽給美國帶來的損害遠遠大於收益,而擁有龐大的人力和技術資源的美國情報機關已經成為了"國中之國"。身為歐盟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的布洛克表示希望與美國國會情報委員會主席費恩施泰因(Dianne Feinstein)和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亞歷山大(Keith Alexander)舉行會晤,以瞭解更多情況。
基民盟專家建議修法:協助竊聽也應受罰
同樣來自基民盟的柏林市政府司法部門負責人、基民盟聯合執政談判小組成員海爾曼(Thomas Heilmann)將目光放在了法律框架之上。他認為,德國目前的相關法律還是冷戰時代的產物,已經無法應對全球化網路時代的間諜行為,必須作出修改。此外他還認為,梅克爾在柏林政府駐地之外的通話也遭到監聽,說明有人對移動通訊網路也進行了操控。他希望通過修法,對類似的"協同竊聽行為"也進行打擊。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對這樣的通訊網路操控行為知情不報,同樣將承擔刑事責任。目前德國法律中在涉及恐怖襲擊活動方面已有相應先例。
左翼黨:將斯諾登納入"證人保護"
"竊聽門事件"也讓正在俄羅斯避難的前美國情報機關工作人員、"爆料者"斯諾登重新回到德國輿論視線中,畢竟這名30歲的男子是NSA竊聽醜聞的最大訊息來源。社民黨提出,邀請斯諾登作為證人出席聯邦議院聽證會。綠黨則要求讓斯諾登自由入境德國,並獲得居留許可。左翼黨議會黨團主席居西(Gregor Gysi )則要求將斯諾登納入"證人保護程序"。斯諾登在美國面臨洩密罪的指控,但他此前接受採訪時強調並未向俄中洩露機密。
但德國司法部發言人表示,儘管聯邦議院相關委員會理論上可以邀請斯諾登出席,但實際上卻很難操作。因為根據規定,需要一個"可以發送邀請的地址",而斯諾登雖然目前身處俄羅斯,但其確切住址卻無從知曉。
綜合報導:石濤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