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st-Kritik
2009年2月5日近4年前,當紅衣主教拉青格當選羅馬天主教皇的時候,許多人都感到意外,尤其是年長一輩的觀察家們。但截至今天,有一點是無可否認的,那便是拉青格是當今最出色,最具權威的天主教神學家之一。一位德國人登上了舉世矚目的,代表至高倫理道德的寶座,在發生了納粹統治和猶太人大屠殺之後,幾乎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尤其是拉青格這一代人,幾乎尚未成年就在納粹時期被送上了戰場。
所以,許多人將拉青格當選羅馬天主教皇視為當今開明世界對德國人的徹底平反。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竟然是來自德國的本篤16世涉嫌容忍反猶主義重返天主教會,容忍否認納粹大屠殺的惡行。然而,凡是瞭解約瑟夫‧拉青格的文稿以及其近十天來的所有講話的人都知道,得出這樣的判斷是大錯特錯的。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本篤16世取消了20年前由其前任做出的將4名大主教開除出教會的處罰。 隨著四名男子的懲罰措施被解除,他們又將獲准參加宗教儀式,參加彌撒或懺悔等等。但這四人絕沒有被徹底平反:他們既不能重新履行天主教主教職責,他們有關天主教和猶太教關係的觀點也沒有被天主教會普遍接受,成為共識。
然而問題在於:教皇作出這樣的決定是令公眾難以接受的,也沒有任何說服力,難以在教會內部達成統一,諸多大主教的批評意見就證實了這一點,更不用說來自教會以外的批評之聲了,儘管在為教會的統一承擔責任的教皇眼中,做出上述決定理所應當。在教會以外,本篤16世不僅被視為神學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團體的教宗,其言行均具有政治影響力。而此一決定發出的政治訊號是,教皇重新允許反猶主義和大屠殺的否認者重返教會。而本篤16世是一位來自德國的羅馬天主教皇,那裡曾是納粹統治的國度。
這足以說明,為什麼抗議浪潮尤其在德國如此洶湧澎湃,在德國,否認猶太人大屠殺被視為犯罪行為。公眾輿論的憤怒也說明了為什麼德國總理會親自表態,並要求教皇本人做出說明。這在德國實屬罕見。德國大選在即,所以信奉天主教的社民黨主席也立即做出反應,要求本篤16世收回自己的決定。與教皇不同,上述兩位政治家對公眾輿論有著極佳的直覺,他們都希望能夠從中獲益。
教皇本人則進退兩難:堅持自己的決定,那麼來自多方的批評會使其個人的形象和影響力,羅馬天主教皇的職務以及教會本身的威望受到削弱,後果不堪設想。撤回自己的決定,將再度成為歷史罕見事件,等待他的是同樣的命運。因為教會組織不應依賴於民意測驗結果,領導宗教團體絕非等同於領導一個黨派,受反復無常的多數表決結果的主宰。但人們有理由期待一位教皇向教會成員和教會以外的德國民眾就這樣一個頗具爭議的決定作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